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一个月后,苏青付清了剩下的钱款,把这几个丫头都留下了。.
倒不是她心善,而是这几个下人当真得力。
王妈不消说了,里里外外打理得一尘不染,之前苏青还有些担心她做惯了管家媳妇,现在只做些洒扫的粗活,会不习惯。没想到她却没任何的不适应,事事周全,勤奋仔细,很多事不用苏青指点,她自己就已经想到做好了。这一个月下来,苏青很是省心。
厨房里做事的柳儿年纪虽然小,但是每日的饭食顿顿准时,没有误过点。本来她按大户人家的规矩,是要给吓人们单做的。苏青怕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每顿做两次,也实在没什么必要,遂让她一起做了。只是他们到底是下人,并没陪着苏青同桌吃过,总还是要等着伺候苏青这边吃完了,才聚到厨房里一起用了。
苏青其实很不习惯琥珀和胭脂总在她吃饭的时候待在旁边看着,只是她也明白,到底身份有别,日后她还需要用到这两个人,一开始不立好规矩的话,以后只怕麻烦会更多。
人牙子听说苏青不仅把人都留下了,还给针线上的两个女孩子改了名字,可见得确实是中意的,心里头也很是高兴,又看到苏青打赏的钱,满嘴里乐得说了一堆好听的话,这才走了。
刚好打发完人牙子回内院,王妈就从角门进来了。
看到苏青正看着自己,她立刻过来回道:“小姐,菜都买齐了,奴婢现在就去准备了。”
“辛苦你了。”苏青笑道,又吩咐胭脂,“去接齐婶和小菊过来。”
胭脂立刻应声出了门。
苏青看着已经焕然一新的院子,心里不由满足地叹了口气。
琥珀在旁自然知道她的心意,见状笑道:“小姐的手真太巧了,奴婢记得之前来的时候,这院子还荒着,如今已经颇有些样子了呢。.等到咱们寻了合适的花儿种了,待得花开的时候,必定更加好看了。”
苏青笑笑,没有说话,只吩咐她:“去把我前儿买的那坛子酒拿出来,这一个月她们也帮了不少忙,这院子如今总算收拾出个样子了,得好好招待齐婶她们一次。”
琥珀笑着应声去了。
苏青这边回了房间,仔细清点了一番剩余的钱财,果然所剩已经不多,大概仅能维持两个月的花用了。好在之前该置办的东西都已经齐备,暂时应该不用再投资了。
检查了东西两边厢房里的东西,确认都没问题了,苏青这才稍稍放心了些。
后面两间耳房她已经作为下人房让王妈她们住了,所以现在存好的东西就都放在了左侧的厢房里。
原本照这种二进小宅子的规划,主卧两边的耳房该是主人家居住的,只是苏青这里人口少,她不想每次吩咐下人还得站在门口亲自去喊,内院后的一排后罩房就先空着,让王妈带着杏儿住了东耳房,琥珀和胭脂住了西耳房。
内院当然也是得了方婶的允许,这才被苏青好好改建了一番。看着这一个月来长势不错的两侧花圃,苏青很是满意,计划着等以后赚的钱多了,可以把这宅子买下,到时可以再加盖一番,只是现在资金不足,只能想想罢了。
齐婶和小菊晌午未到就先来了。来得时候还特特的寻了街坊蒋三带了几个人,抬了样东西过来。
苏青正在院子里看着琥珀带着人布置桌子。
这日天气好,她就命王妈带着杏儿和胭脂两个将桌子搬到了院子里,伴着晴朗的日头用饭,心情想来格外舒畅。
看着来人,苏青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就高兴地迎了上来,对方婶笑道:“不想你动作竟这么快。”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苏青除了调教家里的下人,还将花圃也规划了出来,特特的留了东西厢房和内庭相连的两个角落空着,找人培了土,只等着合适的树苗就能栽种。
这可好,只是前儿方婶问时提了两句,她竟一直想着,这日就带着人给送了来。
看着门外一溜排的几颗树苗,苏青有些傻眼。她前世虽然也见过盛开的花树,但现在瞅着这些只有叶子没有花的树,她还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见苏青有些困惑,那薛三立刻知道了她的为难,于是笑着上前解释:“小姐这院子看着阳光不错,这些个树都是好养活的,又都特特的带了原本的旧土,小姐只管挑了喜欢的栽上就好。这是桃花,杏花,杨树,松树,梅花,李树。小姐看喜欢哪两样,现在就可以种下。若是小姐府上有会的人,自然便宜;若是没有,头一个月小的可以过来替小姐打理着,等小姐有了合适的人再说。”
苏青听他说的头头是道,笑对方婶道:“你倒是会找人,我不过白说说罢了,你转眼就能寻了这么个机灵的来。”
方婶见苏青高兴,她也就放了心,笑道:“我不过是寻常的粗人,在这连州待得久了,认识的人多点而已,哪里比的大妹子你,能想出那么好的法子来,帮了我和小菊大忙,又不要谢礼,这算得什么。”
苏青笑笑,知道方婶是实在人,之前她虽然不过提了一句,却是帮了方婶一个大忙,让她也算是从中下贫农一跃成了小康之家了。虽然孤儿寡母的境遇依旧没有根本改变,可是至少吃穿用度再不必发愁的了。她自男人过世后一直独自一个拉扯女儿,头次受人这么大的恩惠,立刻就想着备份大礼来谢苏青。
只是她想来是穷关了的,及时想着要减一减苏青的租子,但苏青之前交的那半年的租子钱已经让她投去了庄子上,一时半会手里还是没有余钱。况且这宅子当初因为难租出去,她开给苏青的价格在连州城里已经算是低价了,现在实在也减不下去了。
说到这宅子,方婶就叹气。这时她男人还在的时候听信了亲戚的话懵懂不知的就花了大半积蓄盖了的,谁知道盖好了却发现,这里地段虽好,可住在附近的都是有些体面的人家,仆役成群的,二进的一座小宅子哪里住得下那么多人?若说是家里人口单薄的,又多是些贫穷人家,他们不图离集市近,横竖也没什么钱逛街,有租房子的钱倒不如平日里俭省些,多添些就能去城郊自盖了屋,断不会花钱给被人家,就为着住这么一阵子。
所以,这宅子盖得其实是亏大了的,只是方婶男人发现时已经晚了,又没余力再投钱买了周围的地扩建,只好将租子钱一降再降,直到他去世时,方婶一个妇道人家接过这担子,也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