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更惨的是她被人推倒,后脑给摔破了,不过你放心,好在有少安那小子给她吃了天仙寇,少安说了,四小姐会好转的。”
说完他又鼓起了嘴:“少安那小子,藏着天仙寇也不说,真是个没道义的!”
即墨楚不语,心中却满是懊恼,她竟然受了这么多的苦,而自己却浑然不知,该死!
沐锦江瞅着他满脸的自责,又补上一句:“少安还说,三小姐的屋子里头似乎刚被人砸过,遍地狼藉。”
至于砸三小姐院子的人是谁,少安没说他也能猜到,除了右相府那位嚣张跋扈之名响彻整个陵京城的四小姐苏婉兰当仁不让之外还能有谁!
即墨楚闻言面色又暗了三分下去,半晌他冷冷的声音响起:“告诉少安,给那位四小姐动点手脚,让她自此以后都要掩脸出门。”
敢动他心仪的女人,哪怕是个孩子他也不会放过!
就凭这苏婉兰对嫡姐狠心无情的手段,也该受些很伤大雅的教训!
沐锦江听了就摇头:“不成,少安那小子你还不知道?成天说医者父母心,那四小姐不管再怎么恶毒,那也是他的病人,他是不会听你说的给那四小姐动手脚的,你还是想别的方法吧。”
即墨楚听了就挑眉望着他不语,沐锦江一愣过后马上摇头:“我可不成,要是让我那老娘知道我对个小姑娘下手,会把我给生剐了的,你还是找别人吧。”
这话倒是不假,六安侯夫妻情深,六安侯此生只娶了六安侯夫人也就是沐锦江的娘,六安侯夫人肚子太过争气,一连生了四个大胖小子,可就是生不出闺女,在生下沐锦江的四弟之后,六安侯夫人伤了身子再不能生,于是乎,六安侯夫人天天看着四个儿子想着不可能有女儿就天天念叨。
别人家都是重男轻女,唯六安侯府想重女轻男也无女可重。
六安侯夫人因为自个不能再生,这一生都不可能有白白净净的小闺女,实乃六安侯夫人心中一大憾事,她往日见着别家的小姑娘那可叫一个喜欢,若是沐锦江真教训那位四小姐,让六安侯夫人知道,不说生剐,但板子却是逃不掉的!
他可不想屁股开花啊!
沐锦江只把头摇得跟街边挑着货担子叫卖的货郎手听货郎鼓似的,即墨楚就瞪了过去:“你要是连这点子小事都瞒不过你娘,你不如找条绳子得了。”
沐锦江欲哭无泪,他这是招谁惹谁了?
为啥你自己不动手?
为啥这脏手的活总得自己干?
御书房里,德昭帝看着手中的折子愈看脸色愈沉,最后咣一下把折子摔在桌上,身后立着的海公公隐约瞧着右相府三个字便不由勾了头,心中却忖道苏右相又做了什么事惹得御史再一次上折弹劾?
德昭帝揉了揉眉心,只觉胸口一口闷气无从发泄。
当年是他亲自替苏景石指的婚,将护国公府的嫡次女李锦华以平妻的身份指给了苏景石,当时母后就曾劝阻,说这般做会寒了忠勇王府老王妃和忠勇王之女苏景石之妻百里沫的心,母后的话他不是清楚,可他也是没办法,苏景石酒后乱性,李锦华珠胎暗结,护国公一气之下求上金銮殿,他怎么不能一旨赐死苏景石吧?
若是赐死苏景石,不但李锦华要被沉塘,就是百里沫那也就成了寡妇,更何况,这事又不是不能解决的,男人嘛,三妻四妾总是有的,再者当时,视乎国情,为了让护国公一家更为忠心,他大笔一挥赐平妻的圣旨就下到了右相府和护国公府。
当时,百里沫带着兵远在边关自然不曾知晓,待百里沫得胜带着苏心妍回到陵京,他方知晓,百里沫在出征之前不知晓怀有身孕,等知道也为时已晚,最后,那孝是在战场上生下来的,打一出生身体就比寻常的孝要弱得多。百里沫携女回到陵京方知夫君已然纳了个平妻不说,那平妻还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更可气的是,那对龙凤双胞胎居然比她这个正室夫人还要早两个月。
也就是说,在她出征之前,她的好夫君就已然和李锦华勾搭上了。
百里沫生下孩子时身体就伤了元气,再加上她生完孩子没几天又上战场为敌所伤,回到陵京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一气之下没几天就撒手人世,对此,德昭帝是满心的愧疚。
虽说天子无情,但也不是全然无情,忠勇王府一家满门忠烈,百里沫的死他这个天子或多或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满心愧疚之下他封了百里沫之女为安乐郡主,并上了皇室宗谱,又亲自指婚给皇后所出之子为妃,也算是对百里沫的一点补偿。
这些年来,护国公府手握兵权,李氏行事也渐渐让他这个天子有所不满,他暗中派了暗卫去保护百里沫之女苏心妍,以妨那李氏会有什么太过的手段,而事实也证明他的担心并非多余,那李氏果真起了想了除掉苏心妍的心思。
对于护国公府现在一府独大的情势,德昭帝心中早已有了不满,只是近几年边关一直不曾太平,朝中除了皇弟陵南王的儿子北堂琊无人能取代护国公在军中的威望,他心中纵然再有不满也只能隐隐压下。
或许,再等个几年,等自己的几个皇儿都长大,等琊儿能够将护国公在军中的威望取而代之之时,他就不用对护国公再诸多隐忍了!
德昭帝暗暗想着,手指却轻轻敲着桌面,目光若有所思的落在被他扔在一边的折子上。.
“皇上,即墨世子求见。”门外传来公公尖锐的禀报声。
“进来。”
即墨楚撩起袍角拜下去:“微臣参见皇上。”
德昭帝扬了扬手:“你这孩子,总是这般多礼,皇姐她可安好?”
即墨楚点头:“皇上放心,娘亲她这些天已然好很多,相信再过几天就能进宫参见皇祖母了。”
德昭帝听了就点头,他这个帝位之所以能坐得这般安稳,有两个功臣,一便是忠勇王府,二就是皇姐长公主,长公主和他虽非一母所出,但由小长公主就养在他母后的膝下,姐弟二人之间的感情甚是深厚,当年天昭和大同开战,国势汲汲可危,适逢燕楚国武成王却不知怎的看上了长公主,故前来提亲,当时母后为了保住江山,不得不同意了武成王的提亲,长公主由此远嫁燕楚和亲。
当时,长公主心中早已有了心仪的人,母后当时也曾亲口允诺她等国势稍定就亲自指婚,不曾想半路杀出个燕
本章 共7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