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康熙十六年春,天色阴沉,簌簌一场大雪方停,毗邻西安门的街巷宁静肃然,该处建筑一色是粉垣黛瓦,方厚浑朴。.
其间赫赫一座府邸,门楼三间五架,垂脊上积了厚厚一重素白,两扇朱红大门紧掩,边旁的角门洞开,四五个着青色冬衣,厚毡小帽的男仆手持扫帚清理门前积雪。
此间主人便是大清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小儿子,曾列班四辅臣之三的钮钴禄遏必隆。康熙八年遏必隆因鳌拜造反为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削去太师之职,夺世袭爵位,下狱论死。康熙九年,康熙帝念其旧功,仍以公爵宿卫内廷。
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重时,康熙帝亲临此处慰问,然遏必隆天年已尽,与世长辞,这座府邸也渐渐萧寂下来。
许是天气过于寒冷,一个扫雪的仆从跺了跺脚,将竹扫帚夹在腋下,朝手中呵了口气,却听哒哒马蹄声踏雪近来,他仰脖望去,见一行四五人策马而来。
待瞧清楚了为首的那个华服少年,才呼道:“大爷回来了!”
余下几人也停下手脚,让至道路两侧,弓背迎接。
那叫大爷的男子眉目俊朗,身姿秀逸,正是遏必隆的三子法喀,因着两个哥哥皆早夭,遏必隆逝世时不过9岁,已承袭了爵位。十三四岁的一品国公,自然无限尊崇显贵。
只见他在府门前的石狮子处收缰勒马,从容地跃下马来,早有一个管事模样的家仆迎上前来道:“大爷可算是回来了,大太太已遣人来问过两趟了,才刚又问了一回。”
法喀显然此刻心情颇好,并不以为意,道:“不过路上遇见奉国将军府的五爷,非要拉我去吃酒reads;。”他又低声喃喃了句,“真是麻烦。”
管事秦有道隐隐闻见一丝酒气,只是笑着接了主子手里的马鞭等物事转交给门房的仆随,一面引路禀道:“大太太叫爷径直往后头木兰阁去。”
法喀闻言也不迟疑,转过照壁,穿过外院,守在垂花门门房处的家仆忙上来请安,贵公子略一抬手,过垂花门,秦有道在垂花门前自折回身去不提。
法喀进了园子走了一段,才看见一处三层三檐的攒尖顶阁楼。.
他步子极是明快,屋内想是听到动静,挑了松花色厚棉帘子迎接,却是个着藕荷色缎面袖口出锋狐狸皮坎肩,梳斜挽扁髻,瓜子脸的俊俏丫鬟。
她微垂着头,低声道:“给大爷请安,大太太和格格正念叨您,叫我出来瞧瞧。”
贵公子瞧了她一眼,一抬手挽了她手半拉着进了屋,笑道:“天冷,难为你。”
早有小丫鬟拿了掸子过来躬身为他去扫鹿皮靴上的雪沫子。那丫鬟微微皱眉,却抽出手来,只抬眼低声哀求道:“大爷……”
本是在姐姐屋子里,法喀也不敢十分无礼,怏怏地松了她手。
那丫鬟轻舒一口气,为他解颌下绦子。
法喀斜睇着她,抬手搭在她腰上,却听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传来。
“大爷,六格格催您进去呢!”
法喀忙放了手,见是一个圆脸双环髻的丫鬟转过屏风出来,不待她行礼便有些不耐烦地丢下句行了,便提脚进了明间。
那丫头则走了过来,叫了声:“和萱。”
叫和萱的丫鬟神情倒是自若,微微摇头,冲那个叫宁兰的丫鬟道:“姐姐在门口守着,我去小厨房吩咐给格格炖一盅紫米粥。”
宁兰应下,二人自去忙自己的事。
本是小姐闺房,一掀桃粉撒花坠珠帘子,便有暖薰薰的香气拂面而来。
槅扇后挂了一整套十二扇花卉顾绣挂屏,下设铺了玫红弹墨椅袱的黄花梨透雕玫瑰椅几,正北是一张黄花梨卷草纹展腿书桌,桌上陈设一应文房四宝,后悬挂了一帧雪梅图,东侧则是一整排黄花梨嵌珐琅书架,架上堆满书籍。
南侧靠窗处设一大炕,铺设锦褥,六角梅花小炕几上摆着一套官窑细白瓷茶具,两个年轻女子凭几而坐。
左首侧身坐着的女子白腻腻一张鸭蛋脸上,好一对凤目柔媚婉转,顾盼直如夜明珠熠熠生辉,橘色撒花大袄亦难掩少女身段袅娜,余下不过一条素净的百褶裙子;
右手坐着的女子亦是穿着华贵,品蓝色折枝花斜襟褙子,绛紫色玄狐坎肩,梳着整齐的大盘髻,正中一只缧丝金凤钗,边缘饰以珠钗绒花。
二人见他进来,眉目中都露出几分焦急,那少妇少不得起身相迎,道:“爷回来了,可打听出了什么?”
法喀冲她一笑,道:“雪大难行,桑格哥哥又非要留下我吃酒,回来迟,要你们担心了。”
对面的女子见他神色轻松,微微抿唇,持壶缓缓倒了一杯香茗:“这是前儿你叫人送来的白毫,很是不错,你且吃一盏驱驱寒气。”
法喀不急答话,接过妻子觉罗梅清递过来的景泰蓝蝴蝶菊花纹手炉捂手,瞧着对面坐着三姐钮钴禄容悦reads;。
“那几位老大人怎么说?”觉罗梅清再次问道。听见弟妹开口,容悦也不由微倾上身,质询地望向法喀。
法喀不急回答,却抬手端起茶碗润了润嗓子,才道:“温齐贝子跟阿玛有同袍之谊,辅国公府上跟咱们家是世交,我才提起,他们没有不答允的。桑格哥哥还留我吃了酒,灌了我几大杯烧刀子才放我回来。哦……对了,绰克托叔叔还说,他会趁机联络其他几位大人,一旦朝中有人上本提及立后之事,他们便联名上书,保举三姐姐为后。”
容悦轻轻看了一眼弟弟,虽一路散去不少酒气,可这会儿在屋中一暖,他神色便现出几分萎顿,不由暗暗叹息。
当年太皇太后为今上洋妃,自家三姐姐钮钴禄东珠与辅政四大臣索尼的孙女儿赫舍里芳仪二者不论家世,人品,才学还是样貌,俱远超众人,是群臣最看好的人选,且东珠血统更为高贵,太皇太后也一度犹豫不定,然睿智如孝庄太皇太后,很快理清思路,选了赫舍里氏,以达到对皇帝亲政利益最大化。
事实结果也确实如老人家预期,然而康熙十三年,赫舍里氏因难产而香消玉殒。
帝后情深,皇帝更坚持为故皇后守孝三年,绝口不提立后之事。
然宫中大小事务均由钮钴禄东珠主持,俨然已承皇后之实,却始终未正其名。
因鳌拜案钮钴禄府也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