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今生不应有恨 > 今生不应有恨最新目录

第九十七回 真男人奇说旧岁月 弱女子筑梦阳关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多年前艾教授确实为弟子杨兵的《论殡仪馆人员的修养》写了所谓序言:

“刘少奇有论无产阶级政党员的修养一书,作者吸取了儒家和墨家的精华,儒家讲修身治国平天下,墨家讲刻苦励行。“论修养”,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党员,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的拥趸。现在许多党员不讲修身,结果成了贪官,只说不苦干,成了官僚。《论殡仪馆人员的修养》,同样包含了儒、墨的精神,这精神就是‘仁’,仁即爱人,以人为本,不仅以活人为本,也要以逝者为本。活人同死人没有本质的区别,正如恶与善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从内心敬畏逝者,是每一位殡仪馆工作人员的本心,殡仪馆就是逝者和未逝者的天堂。

当现代读者们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单中,有《红楼梦》、《百年孤独》等经典,《论殡仪馆人员的修养》也许成了你死活读得下去的书。

杨兵的《论殡仪馆人员的修养》,有思想有文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相信《论殡仪馆人员的修养》会行之很远,远到许多人的枕边和心里。”

艾椿很奇怪,他怀疑这序言是不是自己写的?很陌生!这不奇怪,马克思晚年,也怀疑先前自己的文字。而以后的教条主义,把马克思留在世间的文字,不去领会精神实质,每个字都奉为圣旨,可笑也夫!

办公室电话响起,杨兵拿起电话接听,放下电话后说:“很抱歉,有件急事我得去一趟,死者家属对容妆不满意。我送你们先回去,这里打的困难。”杨兵取出两张名片,交给二老,又将二老的手机号记下。杨兵让殡仪馆的小车送二老回市里。

这一天,关于杨兵的人生轨迹,成了郁文同艾椿的主要话题,看样子,杨兵比先前更自信,工作似乎也得心应手,他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殡葬专家。一个人的人生安排,往往不是自己安排得了的。

本来艾椿就要回去,可是郁文的老病犯了,老的肠胃病又蠢蠢欲动,这原是在劳改农场留下的病根。五十年代末期的大饥饿时期,许多人肠胃时常空转,许多人在消化着不应由人的肠胃来消化的草根树皮,留下了胃肠病根。而劳改场所更是弥漫着饥饿。

艾椿应晓蕾的执意挽留,决定推迟返回,主要是留下陪伴病中老友,免得晓蕾上班挂心。老人的一些老毛病,不须住院,慢慢调养。

也许是人生老病多感慨,郁文说:“老弟,有件事我一直闷在心里,只有同你说,不能带到杨兵那里。就是关于我的身后。”

“你怎么想起死呢?”

“你给杨兵的书,写的序言中说,人的生死没有本质区别么,生死都应该光明磊落。我埋在心里的事得晒晒了。我很对不起晓蕾的养父和生母,养父得知其妻怀孕,内心可能痛苦。其妻得知自己怀孕,也当痛苦,因为他们夫妻感情是好的,是我打破了这对夫妇生活的平衡,能说这不是罪么?”

艾椿一时无语。

郁文继续说:“你能说晓蕾没有痛苦?有回我偶尔看到她的日记,上面有一句话:两个父亲的女孩,她孤独么?这以后,我能读到女儿的孤独。晓蕾现在还是一个人,我更不安,当初我是不该阻挡她同杨兵的相爱。这回见到杨兵,内心很受谴责。”

“你近乎圣人了!”艾椿发自内心的感叹。

“圣人原先也是不断努力改正的罪人。我之罪已经没有改正的机会。”郁文低首轻叹。艾椿明白,郁文的老病复发,是由杨兵触发。艾椿想,不知杨兵婚否?也许杨兵同晓蕾还能走到一起。他想离开省城之前再见一下杨兵。

杨兵听说老师不日要离开省城,说要请两位长者小吃一顿。郁文说很感谢杨兵的心意,但是实在因病不能去。

正逢星期,杨兵来车接走了恩师,本来想尽可能把郁文也接走,但郁文正在社区医院吊水。这样艾教授一个人去了,小车直接到杨兵的家。杨兵在市郊买了房子,坏境甚好,空气质量比郁文住的地方好。这是一套一百多平米的三室一厅的住房,厨卫的空间都还比较大。从室内的整洁度看,这里有双女人的手。

艾椿看不到有另外的人,只听得厨房有水声响。师生在客厅闲聊,艾教授对这套住房感兴趣,要是女弟子柳留梅有这套住房就好了。他问起房子价格等问题。

“首付二十万,父亲支持十万。总价格七十万。二十年内付清。”杨兵说,“我现在成了房奴,不过压力不是很大。这里离我工作的地方比较近,空气还不错。这里的住房大都是在城内工作的人买下的。”

“七十万,也是不小的数。”

“父亲说,还能支持一些,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两姐一妹都早已出嫁,父亲所有的积蓄几乎都花在我身上,而我几乎没有报答父母什么。”

“儿女们平安健康工作好,就是对父母的报答。”艾教授喝了一口茶,“这儿女情,也就是这一口清淡润口的茶。”

“老师,因为栀子的事,我一直不好意思见你。”杨兵突然话锋一转。

艾教授一点没有要说及栀子的准备,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正巧这时自己的手机响了,是郁文来的电话,他说向杨兵郑重致意。杨兵在旁边听到了,他接过老师递上的手机,同郁大夫通了一会话。

“郁大夫的人品没话说,派女儿照应前妻两口,为他们送终,一般人做不到。”杨兵说,“老一辈的人格是我的人生课堂。”

“你应该是三十四五岁了吧,记得我比你大三旬。”艾教授这话的意思是想引出学生的个人大事。

“老师记忆力真好,虚龄三十六了。”

“男人三十还是一枝花,在这个年龄上,正是有作为的时候。”

“我也不打算所谓重操旧业,后半生也就给交给了不言不语的父老乡亲。”

“你研究殡葬文化既已深入,就继续研究下去。每一个领域都有学问,以短暂之人生研究某一个领域,能出点成绩也就可以,而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原先,我很为你惋惜,新闻专业的高材生么。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从澳门来,他的女儿从哈佛大学毕业,又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开了美发店。朋友说,他为女儿高兴,因为女儿的美发设计图初版并被业界所推崇。原先我的脑子是进了水。”

“记得多卿教授给我们开选修课《文史知识》,他说研究人文历史的人,首要的是要沉下心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