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轻,我想你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能理解我。”洗婴的丈夫直截了当,说完轻轻地叹了口气。
男人的ED的确是很使人无奈,现在人的生理零件,逐渐多的能更换了,但改变ED的零件似乎还没有曙光出现。如果人类ED和心脏问题能够解决,大概会是种幸福吧。
“考虑到我们的女儿,以及您很早就是洗婴的朋友,当然,洗婴到现在依然很尊重您,我是希望您同洗婴再走到一起。”
“我能理解您。但是,我想,你们的感情并没有破裂,在这种情况下,谈论分手的事是否不太合适?您在中国呆了两三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当了解。”
对方点了下硕大的脑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女人的要求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棍棒抱着走、夫唱妇随、生是男家的人死是男家的鬼、一生不事二男、女贞男立等等,其中当然是同有关封建礼教有牵涉,但是,其精髓已经融入中国妇女的血液中。这精髓就是,对感情的专一,对家庭的负责。我以为,在洗婴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贤惠的品格。所以,我希望您考虑夫妻分手的事,要极其慎重。据我对洗婴的了解,她是位有着中国传统观念的女性,她能跟你来德国,表明她对您是很依恋的。如果您贸然同她谈分手,可能会使她很伤心。中国女人骨子里十分人性,而真正的爱情始终来自人性。”白琅缓慢而坚定的阐述着。
对方的宽额上,冒出微小的汗珠。
白琅稍停,放轻语气:“至于我同洗婴之间的关系,此生只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真正的爱情始终来自人性,说得好。您对问题的深刻见解和您的的坦率,是给我的最好礼物。”
两位异国的男人进行了坦率的对话,洗婴的丈夫说:“我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感谢您。这次邀请您来,主要是我们共同庆祝我们的女儿的生日。”
白琅很自责,女儿的生日,自己却不知道。
绿娣问白琅:“我哥同你商量什么事?请你画画吗?他很喜欢你的中国画。”
这么说,她哥的心思绿娣尚不知道,白琅笑着说:“中德两个大男人间的对话,讨论的是中德关系。”
“原来是这样,所以中德关系这样和谐呢。”绿娣知道白琅没有说实话,她也不便去追问,便笑说,“我父亲要请你看一件中国文物,他的英语还行,你们可以用英语交谈。中文的水平同你的德文水平差不多。”
“相信我的德文水平很快能同你流畅对话。”白琅说,他的确在认真在学德文,主要的是能同女儿对话,女儿的德文比她的中文说得好。
“我父亲是毛派,很崇拜毛,当初我哥选择去中国留学,是我父亲促成的,他说,对能够打败日本并敢于同美国较量的中国,应该多多了解。”
很快,白琅在绿娣父亲的书房兼卧室里,见到了所谓中国文物。挂在墙上的用镜框装裱好的开国领袖在艰难的长征途中拟定的的《行军告示》:
我们必须准备走大路,小路,直路和歪路。
走过白天是黑夜路,走过黑夜是白天路。
走过天涯还有路!走上坡路、走下坡路、岔路和斜路。
还要准备走绝路!走完绝路,我们再赶路!
我们必须准备走绝路,走完绝路再赶路!
白琅细看是艾椿教授多年前书赠洗婴的,按时间看,那时正是洗婴主动离开他不久以后,而且带着身孕。
“我喜欢上面所写的内容,那是一首很好的诗,毛是伟大的诗人。这中国笔写成的字,我也喜欢,虽然我没有欣赏中国书法的能力,但这不影响我的喜爱。”老人微笑着喝了口咖啡,“传说,当年这梵高当年见高更,觉得自己变矮很羞愧。但是,我见到你这位中过大画家,可没有羞愧感。”
“可是,我受到您的赞誉,很惭愧。我还不能称大画家,高更是位伟大的画家。”白琅说,“艾教授写的这幅字,的确很好,值得珍藏。”
一旁绿娣说:“这幅字,我嫂子一直珍藏着,有时拿出来挂一阵。去年我父亲过七十岁生日时,嫂子把这幅书法作为礼物送给我爸。这是个什么书体?”
“我们中国书法分篆书、正书、行书、隶书、草书,根据书写内容去选择书体,不少所谓书法家,只用他习惯写的一种书体应付所有的书写内容,这还不是在艺苑中游刃有余的大书法家。艾教授对中国书法有较高的修养,他选用地道凝重的楷书来写《行军告示》,很合适。楷书也称正书。”
“白,我去市场采购点食品,今天我们就在爸爸这里吃饭。”绿娣同父亲交换了一下眼神,离开了。
“白先生,我能问有关您私生活方面的事吗?”
“可以的!”
“洗婴这么好的人,您们当初已经怀上孩子,为什么要分开?”
“这,我有一定责任。那时我正忙着考研究生,少有时间陪她,没有多关心她。加上那时因为她没有合适的工作,使她很孤独。我们经济上那时也很紧张,就靠我每月五百多元人民币生活。真的很困难。”
“那时你们怕没有读到毛的《行军告示》:‘还要准备走绝路!走完绝路,我们再赶路!我们必须准备走绝路,走完绝路再赶路!’人生有时候的确会遇到绝路,应该咬咬牙挺过去。”
“您说得对。洗婴那时可能想到我考上研究生后,我们的距离拉开了,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没有信心。他离开我以后,我曾到处找她。”
“两个人相爱会因为你成了研究生就拉开距离?”老人摇摇头。
白琅喝了口茶,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您到现在还是单身,是因为独身主义还是别的原因?”
“我没有独身主义观念,之所以今天还是单身是因为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而遇到自己觉得合适的,人家又觉得自己不合适。”
老人笑了,他缓缓的说:“根据我的人生经验,伴侣是否合适不是婚前能够定下的,婚前觉得很合适,婚后觉得不合适的情况也不少。合适与否,主要是在婚后磨合。婚前有个差不多的就行,差不多,就是你感觉还不错。婚前过于考虑是否合适,往往婚后也难以磨合。家庭生活,夫妇双方只有互相谦让,而不是要求对方迁就自己。”
老人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