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洋洋中改作盛安门。
值得庆幸的是,祖父晚年终于认识到战争对于百姓来说是何等的灾难。
这也证实了我父亲的治国理论的完胜。
不过在君王喜怒无常的时段,这段令人咋舌的往事终归化为尘土。
大概是因为大卫国开国以来出现了太多把持朝政的女政治家,她们专权左右,而且呼风唤雨,祖父在临死前留下口谕,赐死了年纪二十五岁的文惠公主,安之,也就是我的姑姑。
我甚至不明白这旨意的道理,不论出于什么层面,始终不能让我相信的是,一位父亲竟会真的要自己是女儿去死,那是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我知道,这件事,终究不是应该做的,于是我搁置,缓和,但直到长公主离卫的前夜,我才意识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感,恐惧的我几乎浑身颤抖。
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女人,她能做的实在太多了,我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意识到祖父的那种担忧,他不能让一个女人劫走自己的江山,即便这个女人是他的血脉。
一个人的利益究竟有多重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我姑姑从头到尾都没有过属于自己的利益,她除了维护卫国,就是维护朋友,或者维护兄弟姐妹,或者维护弱者,她是我见过世上最最纯粹,最最简单,最最执着的人,这就是我的姑姑,我伟大的,智慧的,柔弱的,坚韧的姑姑。
我的姑姑是我见过目光最为长远的人,尽管在百玦我一直恨她,但我从不否认自己对她的崇敬,她是我这世上,最最敬仰的人。
她被人成为杀戮之人,但她从没有杀过一个所谓不该杀的人。
记得我小时候,卢郅隆曾经问过她这样一个问题:“你杀的人,都不是有大错的人,杀了他们,是否太小题大做了?”
姑姑回答:“不,他们死亡,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小错,而是他们的人品底线有问题,他们必然会铸成大错,而这大错,会重伤百玦,为此,我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前,把一切错误规避掉。”
她一直是这样做的,因此,她为百玦规避掉了许多灭顶之灾,为百玦消除了许多隐患。但她最后没有对秦浟动手,因为那是的她,已经病入膏育,她再也像从前那样杀伐决断了,她的日子尽了。
这就是我的姑姑,她从没有犯过错,但她替别人做了错事,她把别人的错事强行承担到自己的头上,于是她困顿的死了。
我在百玦多年,从没见过,卢郅隆为了他的任何一个女人做出任何伤心的神色,他这一次是真的黯然神伤,他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不亚于杀了自己,姑姑的死,让他也死了一半。
他仍旧坚持的,或许每一次的朝堂上,他望向从前姑姑站定的位子时,他都看见了那个英姿勃勃的少年,一个千娇百媚的少女。
安之死了,但她仍旧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