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的幸福宝典 > 我的幸福宝典最新目录

第三章追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见低头见,何必呢?散了吧,从现在起,大家把应缴的提留送到大队部去吧。”言简意赅,简单明了,眼看着一场电闪雷鸣般的暴风骤雨,既刻间烟消云散。事后,在对这件事进行反思时我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相同的一件事,会有不同的两种结果?是不是我特别有能耐,不是,绝对不是。论气力哪位副村长比我要大,论资历比我要老,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隔壁娭毑的一句话终于提醒了梦中人,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以心换心,真诚待人,又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呢?”哦。我幡然醒悟,原来“诚信”在工作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啊。于是,诚信也就成为我日后工作中的座右铭。

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莫过于此。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三农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其时,广大农民兄弟在自己的田地里无忧无虑的劳动着,幸福的歌唱着,他们畅想着未来,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那一年,我们家也分得了十一亩田,外加一亩八分地;那一夜,我失眠了,眼看着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集体就土崩瓦解了,集体财产也被撤零分掉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真不是滋味;那一刻,我彷徨无助,心想这是怎么啦,习惯了人民公社那一套的人们心有不甘,有的人在哪里跳起脚骂娘,“出鬼了,出鬼了”,有的人默然无语,似乎在算计着什么,而更多的人则欣然接受,分就分吧谁也不会比谁差。就这样一个以集体经济为蓝本,以计划经济为依托,以大食堂为目的的共同体不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个体经营为架构,以市场经济为支撑,以共同富裕为终极目标的新农村出现了。政策对了路,农民有奔头。

由于我们村地处偏远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搞集体时每个工日只有快把钱,一个劳动力一年到头也就是二三百元的收入,物资高度匮乏,计划经济也就有了市场。什么粮票。肉票、糖票、布票也就应运而生。总之什么物资要计划供应时,就是哪项物资稀少的时候。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哪些往事,便不禁哑然失笑,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们尽然还是那样坦然自若,物资少点就少点呗,无所欲无所求,农民兄弟的思想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

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是一个创举,是一项惠及千百万家庭的惠民工程。从那时开始我们都在自己的田地里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播种和耕耘,记得那年芋麻的价格由二元一斤飙升到六元一斤,家家户户都争抢着种芋麻,有些农户甚至把快要收获的青苗都砍了抢种芋麻,结果由于芋麻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要二年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再加上卖买双方都在质量上打主意,买方上门抢购,根本不等芋麻晒干,就急着打包,卖方也就求之不得,既然有人要,就干脆连皮也不刮干净,就码在一起让他晾干。更有甚者,我就亲眼看到有那些内部有点关系的商宦为了让芋麻增加重量,居然把沙子裹在芋麻中,还有的干脆把小口径的水泵安在船上,往芋麻上注水。这样一来,生产厂家也就收不到合格的原材料,产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好单单的精干麻企业厂,就被这些内外勾结的蛀虫们毁掉了,价格也就恢复到了原价。这对那些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农户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与此同时也为初次播种责任田的农民兄弟提了个醒,为村官们如何帮助农户正确指导多种经营提供了素材,也就是说,农作物种植要依照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一风而起,你追我赶,要在政府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种植,农作物种植不能像买股票一样追涨杀跌,那可是农家最大的忌讳。因此如何帮助农民兄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就成了当时村官们研究的课题。

其时,村官们也面临着两难选择,既要管理好自家的责任田,起到示范作用,还要兼顾村里的工作,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村官们的责任田就成了示范性试验田,虽然田地到了户,收入各户归各户,但是村官们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因为当时村官也按职务分工不同给了报酬的,责任书上明确规定:各级村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话是这样说,但要真正做到还是要凭良心的。凭心而论,那些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孰是孰非,任谁心里都没有底。但有一点是任谁也不会忘记的,那就是多种粮食,多增产,多种经营多增钱,增加收入好过年。既然大家心里都这么想,那就干吧,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这话一点不假,只要心还在,梦就在。包产到户后的第一年,一开始由于种植观念混乱,加上村官没有正确指导,有些“追风”的农户吃了点亏,但绝大多数农户还是坚守着锹儿插得稳,作田是根本的信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到秋收时,人们围着一堆堆金灿灿的稻谷,嬉笑打闹。

农夫甲说:“哎,丰收了,我们家除了上交国家的,还剩几千斤够吃了,大家看看,谁家的粮食最多”。

农夫乙说:“我们家今年剩下的粮食,至少是去年的五倍,邓爷爷真是天神下凡,我今年过年时一定要买十万响的大炮好好庆祝庆祝”。

农夫丙说:“粮食最多的恐怕还是秘书家,你们别看他平时管自家责任田的时间不多,但每到关键时刻都把握住了,如果不是他及时提醒我们杀稻飞虱,收成至少要减少二成”。

“是啊”。

“是啊”,大家附和着,“干部就是干部,你别看他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只要把握住了作物生长的几个点就够了,种田确实需要知识啊”。

对啊,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种田需要知识,面对芸芸丛生和人们丰收后的愉悦场景,我感慨万千:曾几何时,人们在这里为了明天的事,算计着怎么样才能让生产队长安排轻松点的工作而沾沾自喜。时隔不过六、七月,那些曾经跳起脚骂娘的人,也不禁赞叹总设计师的鬼斧神工和力挽狂澜的伟人胸怀。

农村执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伟大的创举。随着这一工程的不断完善和探索,又一个新生事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应运而生,也就是说联产承包的责任明确了,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忙季节,一家一户,男女老少齐上阵,其余的时间为农闲季节,那些富裕的劳动力就成了远赴各的打工的生力军,由“下海”的人组成的强大的海军,为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当时、当地不完全统计,每个村走出去的有上百人,到年终时汇回来的钱有上百万。这一年,我也由修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