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外的刁子湖畔,扼据汉江中下游,是解放后最大的劳改农场之一。中央只给这里划拨了一些小米和高粱,而这里却在几年内,收押改造了大批土匪和反动分子,还使十余万亩荒滩变成了良田。
丁一芳就关押在这里。和他一同押送来的还有一批政治犯和刑事犯,杀人犯万井山就像丁一芳的影子,也跟他在一起。
在一个黄沙飞舞的中午,押送犯人的汽车来到农场,等待他们的是一片劳改农场的大田和以军管会为领到的管教支队。
负责管理丁一芳等人的管教姓曾,犯人都叫他“曾教”。
曾教第一天给他们介绍农场,说大田每块约有一千亩,田地的四面环绕着葱郁的树木和深深的沟渠。下车伊始,曾教就将“改造是唯一出路”的观念传导给这批新到的犯人,接着发布命令,要他们自己动手盖房子住,一切从零开始。新房盖好前,暂时住在农场的库房里,一律睡地铺。
这些劳改犯刑期最长的是无期,最短的有半年。在劳动中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是大多数人的心愿。
这是一片带有传奇色彩的土地。
当晚在地铺上就寝前,万景山把他从管教那儿打听来的关于农场的传闻絮叨着告诉丁一芳。万井山现在是服了丁一芳。自从万井山看见武天明来探监,丁一芳死刑变有期,他认定丁一芳是颇有运气的人,因此,尽管依旧拿丁一芳来调侃,打趣,但心里却对他刮目相看了。他躺在丁一芳旁边的床上,不停地絮叨着。
“据说,这劳改农彻是土匪的功劳呢!”
“土匪的功劳?你又胡说八道。”
“咋不是。”
“你懂个屁。老子行走江湖时,早知道这回事。”丁一芳翻身接过万井山的话茬。“解放前,这里的土匪很多,老百姓经常遭受土匪抢劫,搞得民不聊生,大家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可是这里的土地却大片大片的荒芜,到处芦苇和杂草丛生。解放后,人民政府清剿土匪,抓了很多人,也杀了不少人,当时有人主张把土匪全杀了,以解过去被祸害的心头之恨,但也有人提出建议,主张把这些土匪组织起来,进行劳动改造,让他们把荒地改造成良田。政府觉得后一种办法好,所以在这儿办起了劳改农场。眼前这一切……不是土匪的功劳,是人民政府的远见卓识,充分说明了人民政府的英明,你一个老木匠……你懂吗?”
万井山瞪大眼嬉笑道:“啊,我听出来,你很爱政府啊,可是却还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好端端的你干吗去当通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