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宋疆 > 宋疆最新目录

第1194章 雨下个不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们名义上都是宋廷宗室、都是太祖子嗣,但在宋廷宗室之中,还是不自觉的会被分成太祖长子赵德昭一脉,以及次子赵德芳一脉。

而自孝宗皇帝起,便是由秦王赵德芳这一脉继承朝廷大统,所以庆王之所以要比其他人显贵,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赵师淳也好,赵师夔也好,之所以多年来都一直是国公之爵,跟这个自然是分不开关系。

至于舒王赵师意,完全是因为太上皇刚一继位后,为了避免宗室之间形成肉眼可见的裂痕、明确的分成两派,才赐封赵师意为舒王,目的便是为了让偏安之后所剩不多的宗室能够如同一家人。

就在赵士诚、唐婉夫妇合计着要不要把府里的事情告诉燕王叶青时,临安城各个城门口,一群蓑衣人开始快速的进入临安城。

三婶酒馆内,一名禁军熟练的跑进酒馆,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禁军统领卢仲与吴贵所在的角落,看着两人桌面上只有一个酒壶,禁军微微有些吃惊,往常两人可是每次几乎桌面上都已经摆满了大半酒壶,就是为了向其他客人显摆他们的海量,但今日不知为何,竟然是只有一壶酒,而且还没有喝完。

“两位大人,各个城门口开始出现一些不明身份的蓑衣人,要不要盘查下他们的身份?”禁军尽职尽责的问道。

卢仲翻了翻眼睛,看了一眼低头闻酒的吴贵,不屑道:“作死啊?那是你得罪的起的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不会?就当……从你眼前过去的是正在下的大雨不就行了?”

“得嘞,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这就告诉那些老兄弟们……。”禁军讨了一杯酒后道。

“放心吧,他们比你心中有数,早就不知道蹲在哪个墙角避雨去了,你还是省省吧,坐下喝几杯再也不迟。”吴贵抬起头对跟他们岁数相差不多的禁军道。

如今的禁军之中,年级最轻者也要近五十岁了,而一些想要在禁军之中混资历的商贾子弟,则是根本不会出现在禁军之中,甚至连每月的俸禄也都不要,所以也就成全了如今的禁军在老弱病残越来越多之余,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但饷银却是因为人数的锐减,以及商贾子弟的“奉送”,比叶青为禁军都头时要多了很多。

蓑衣人如同蝗虫一般,开始从各个城门处进入到临安城内,而此时的临安城内,在雨势越来越大之下,几乎所有的禁军就如同是潮水一般快速的消失在了临安城的各个角落。

大街上的蓑衣人如同一条条流动的河流一般,从高空中俯瞰,便能够看出来,显然他们都是在有预谋的向着同一个方向聚集。

荣国公赵师夔在进入信王府坊地之时,不由自主的掀开车帘望向车外的雨势,一家不大的酒馆门口,一个身披蓑衣的百姓,与一头懒洋洋的大黄狗,正相顾大眼瞪眼。

画面虽然谈不上多么的富有诗意,不过此刻在赵师夔看来,那匆匆一瞥的人与狗颇为和谐、悠闲的画面,倒是让他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得到了微微的舒缓。

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一抹对于那一人一狗的不屑笑意,心里不自觉的感慨着,显然作为一个愚笨无知的百姓,有时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那一人一狗在平静的屋檐下避着雨,恐怕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接下来即将会发生一些让他们无法想象的到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却是与他们毫无任何关系,对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善,更不会影响到他们原本就拮据的生计。

显然不管朝廷发生什么重大要事,于他们的那个世界而言,既不会变好,也不会变坏,所有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过是一个如同蝼蚁的百姓,无法影响这世界的变动与不变,而这些,一直以来都是由高高在上的“人”控制着变化与不变。

赵师夔的马车与数百名兵士缓缓进入坊地,脚下的雨水在被无情的践踏后,又快速的恢复原有的样子,就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就像是那懒洋洋的正在避雨的一人一狗。

信王府里如今依旧平静,淡淡的丝竹乐声与雨水声混合在一起,变异的诗意与一丝诡异同样是混杂在一起,使得信王府里的气氛在压抑窒息之中又透着一丝丝的和谐之道。

一个用来计算时间的漏刻被置放在廊亭的一侧,赵扩的心绪有些心神不宁,甚至就连这凉爽的雨,都不自觉的让他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冷意,时不时的随着一阵微风挟裹雨沫飘进廊亭内,赵扩的身体不自觉的都会瞬间起一层鸡

皮疙瘩。

“燕王以为,朕的朝堂该如何改制才是?”关于蒙古国征伐吐蕃的话题,让赵扩觉得眼前豁然一亮,君权神授四个字,也像是印在了赵扩的脑海里,但不管如何,此时的他还是极为佩服叶青。

所以,他很想知道,如今宋廷的朝堂之制,若是叶青为相的话,他是会尊崇太祖遗训继续重文轻武之外,而后撤除一些腐朽的衙署,还是继续沿用如今的这一牵

君权神授虽然与家下颇为接近,但还是存在着一些质的差别,当华夏民族的正统,可以用那些典籍来得以认定赵宋的正统之后,少了神这一个可以节制以及可以助其巩固自己皇权的利剑外,又该如何用典籍或者是其他办法来巩固自己的皇权。

叶青嘴角带着随和的笑意,使得他在赵扩的眼里,往往会让赵扩产生一些想要亲近的错觉,甚至在这段时间里,赵扩一直都不自主的暗暗问自己:如此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少了叶青之后,自己的皇权真的就能够稳固吗?

“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完美无缺的制度,毕竟,再完美的制度都需要由君来执行才是。一个英明的君王,即便是拥有一个不完美的朝廷之制,他也能够创造出一个强盛的时代来。而若是一个昏聩的君王,即便是给他多么的完美的制度,盛世太平的景象也不见得就会因此而到来。”叶青望着外面的雨,想了下后继续道:“汉时三公九卿、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隋唐之三省六部,而我大宋虽沿袭三省六部之制,不过如今已然是面目全非。但不管是哪一个,在合适的时期遇到恰当的君王,无论如何还都会擦除火花,创造出一个真正的强盛时代出来。朝堂的瓦解与崩溃、君王的更迭与替代,人们往往会把罪责归咎于制度的缺陷与不完美,但何尝不是君王躺在了先辈的功劳簿上,而后以一己之力主动瓦解了一个传承的制度?”

赵扩静静的听着,暗暗的记着,叶青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