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超强教师 > 超强教师最新目录

第265章 订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把大学校园描绘成初恋的乐园。你在S师大,遇到女同学了吗?”杨莉目光怪怪地看着陈卫红。

“遇到了。”

“啊,真遇到了啊,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

“这又不是和尚学校,全校那么多女同学,我不好意思一一地去问她们,怎么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啊?”陈卫红本打算说出蔡和琴对自己的帮助,看到杨莉的神情,只好暂时隐瞒了这一情况。

“卫红,你……是个坏家伙。”杨莉在陈卫红肩上轻轻地打了一下。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陈卫红坏笑道。

杨莉看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哪个爱你,羞不羞哦。卫红,我去休息了,你也早点休息。”

“乖,好好睡吧,做个好梦。”陈卫红与杨莉相拥一会儿之后,将杨莉送出房门。

陈忠民与欧树芳还在看电视。

看到杨莉出来,欧树芳赶紧起身招呼:“杨莉,看会儿电视不?再洗下脸吧,我去给你打水。”

“伯母,我自己来。”杨莉赶紧抢过脸盆。

十月三日午饭后,陈卫红与杨莉一起来到三友商行,与邢勇等人聊了一会儿,蓉准备送给施家的电视机,乘上了去往双江的班车。

十月四日,把杨莉送到医院后,陈卫红去了双江批发市场,采购了两大包物品。

杨莉的重要亲戚大多在一地、潭定一带。陈卫红本打算包一辆客车去接杨正刚和他们家的亲戚,无奈杨正刚坚决不同意。十月六日,王华刚找来了粮站的双排座货车,把杨莉的亲戚们接到了陈卫红家。杨正刚夫妇和杨正刚的两个好朋友,则从双江乘班车赶到陈卫红家。

朱绍武哈哈一笑:“卫红,你看,人家杨莉就比你懂事。”

杨正刚的两个朋友也是钻探大队的,隐约知道杨莉与施江的事情。在路上,两人有些不解地问杨正刚:“你这女婿是个什么人?杨莉连施江都看不上,却看上了他。”

“是一个老师。”

“在哪个大学?”

“不是,是在一所中学教书。”

“在双江几中?”

“没有在城里,在龙城县的乡下。”杨正刚的话语里似乎没有了底所。

“杨莉怎么会看上他?”

杨正刚觉得解释不清楚,也难得解释:“娃儿的事情,说不清楚,随她吧。”

“正刚,我就要说说你了。施江是正牌大学生,单位好,人品好,家庭更是没有说的。孩子不懂事,你作为父亲,可得多关心关心啊。”

“嗯,以后,你们可得多关心关心杨莉哦。”杨正刚不置可否。

孙淑琴隐约听到了几人的谈话,正欲插话,杨正刚赶紧给她使了个眼色,打住了她的谈话。

江龙海开着一辆吉普车,带着夫人和朱绍武夫妇赶来,路过潭定时,把汪开元也捎了过来。

双方家庭都以农村亲属为主,大都老实憨厚,而且相距不远,有些共同的熟人,更有共同的话题。陈卫红把双方进行简要地介绍后,大家从农事、收成聊起,渐渐熟悉起来。

孙淑琴则到厨房与欧树芳一起忙碌起来,杨莉则陪着陈卫红一起招呼客人。

订亲仪式,其实就是双方的主要亲戚见见面,大家一起吃顿饭交流交流,知道并认可此事。

按规矩,男女双方应该在媒人的带领下,依次向双方的长辈问安,男方的长辈要给女主一份礼物或者一个红包。陈卫红与杨莉商量一下,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充当媒婆,决定干脆不要媒人,于开席后一起到各桌敬酒,相互把自己的亲戚介绍给对方。

陈忠民、杨正刚、朱绍武、江龙海、汪开元以及双方的几个男性长辈坐在首桌,陈卫红与杨莉从首桌开始敬酒。

“爷爷,他是陈卫红……”杨莉把陈卫红介绍给他爷爷。

“爷爷,我敬你一杯。”陈卫红端起酒杯。

轮到杨正刚面前,陈卫红习惯地叫了一声“伯父”,正欲往下说,却被朱绍武给打断了:“卫红,一个女婿半个儿,半个儿也是儿,今天起,应该改口了吧?”

陈卫红楞了一下才回过神来:“谢谢老师提醒。”

随即,转过身来,恭敬地面向杨正刚:“爸爸,我敬你一杯。”

陈卫红把自己这边的亲戚长辈介绍之后,杨莉端着酒杯,走到陈忠民面前,红着脸将酒杯递过去:“爸爸,请喝酒。”

下午,孙淑琴让欧树芳带着她和几个亲戚去了趟大石,参观了陈卫红的冰棍厂。

“亲家母,你这冰棍厂一年能赚多少钱?”孙淑琴问道。

“前两年是卫红经手的,我不是清楚。去年生意要好些,剩了有一万三四吧,今年生意差些,机器也不时有些小故障,只有一万把块钱。”欧树芳老老实实地回答。

“这么多啊,亲家母,你好能干哦!”孙淑琴“考察”核实之后,将这一万三四,与自己每月六十元的工资进行了一下比较,由衷地赞叹道。

跟在孙淑琴身边的几名亲戚,以及杨正刚两位朋友的妻子,也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是卫红整的,我只量帮着他打打杂。”

“卫红商行的生意如何?”孙淑琴开始了“试探”。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还做得走。这两年,家里修房子,买电视,都是他拿的钱。”欧树芳自豪地说道。

“他还做了些什么?”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还参与了他小舅在上海的工程,另外好像在各地都布了些点做服装。”欧树芳明白孙淑琴问话的意思,有意为自己的儿子长长脸。

“啊?小陈这么年轻,生意就做得这么大啊?”杨正刚朋友的妻子是城里人,开始有些不屑,态度上也有显得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高傲,听了这话,这才知道这位不起眼的农妇,每年挣的钱,比自己高工资的老公五年挣的还多,陈卫红挣的,就更不用说了,惊讶的同时,态度也不由得恭敬起来。

晚饭后,潭定粮站的双排座絮车跑了两趟,把杨莉家的客人送回去之后,再把杨正刚一家和他的朋友送回家。

下车之后,杨正刚的两个朋友把杨正刚拉到旁边:“正刚,要不你再劝劝杨莉吧。这个小陈确实也不错,但他一个当老师的,一个月只有几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