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回下岗时代 > 重回下岗时代最新目录

第230章 没有快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上一世的时候,刘万程就知道,老家塬上的老地,被开发成了风景区。

结果,却是交通极不方便,连附近城里的人都懒得来,白白花了不少钱,家乡依旧贫困。

但这不是他能干预的事情,也就只能说句牢骚话了。

刘万辉对他解释说:“上边搞的事情,咱说不清楚。不让酌,大就不来哩。要不然,他不去村上住,额不放心,就得不时过来看他,麻烦咧!”

刘万程就又叹一声说:“大劳作一辈子,习惯哩。不让他来,他没啥子做,要憋坏的!”

刘万辉说:“大就等着你回来,要你去找村长,谋山上护林员的事呢!哥你可千万别答应他!”

刘万程做事低调,老家人只知道他在外面自己干,比一般人有钱一些,其余的情况并不清楚。他爸让他去找村长,谋护林员的差事,也并不是因为他是大老板的缘故,只是因为他是大学生。

那时候,村里出个大学生,跟过去出个状元差不多,在村上说话是有分量的。

刘万辉和大哥打过了招呼,这才有工夫过来问候徐洁:“嫂子好,你一路辛苦咧!”

刘万辉说话,是尽量往普通话上靠的,所以,徐洁基本可以听懂,就问他家里媳妇和孩子们可好?

三个人正说着话,父亲也从塬上下来了。刘万程就迎上去问:“大你咋来咧?你在家等着就好了,这哪有大迎儿子的?让人家看见了笑话!”

父亲说:“额才不迎你哩,额迎徐洁咧。这一年多木看着她,你妈想她地很,非要额出来看看,咋还不来哩?”说着就看徐洁。

徐洁就有些慌,婆婆想她是假,想看她给她怀没怀孙子倒是真的。

父亲看着徐洁就说:“唷,咋一年木见,反倒是瘦咧?”

父亲说话土音就重许多,徐洁就有些不明白,就冲他笑着问候说:“爸,您和妈身体还都挺好的吧?”

徐洁说普通话,父亲倒听得懂,就咧着嘴说:“好哩,好哩,都好着哩。走哩,咱们回,回咧!”

刘万辉就挑起扁担在前面走,其他人在他身后跟着,一路向着那黄土塬走去了。

刘万程发达起来,能够照顾家里父母和弟妹的时候,妹妹已经嫁人,且生了头胎孩子了。

西北的大山里荒芜,且交通极为不变。再如先人们一般,面朝黄土背朝天,向贫瘠的土地要饭吃,是永远也不会有出路的。

他对弟妹们的帮助,不能仅限于金钱。他得设法让他们得到谋生的技能,改变他们一辈子务农的的本性,才算是真正帮助到了他们。

妹夫是个地道的山里农民,没有多少文化,手脚也笨的很。刘万程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嫁这么一个老实巴交,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人。

可是妹妹夫妻恩爱,日子过得知足,他也不能让妹妹去离婚。

思来想去,他忽然就想起来,过去不知在那个地方看到过,澳洲需要技术工人,只要在那边被当做技术工人,就可以移民。

他就把妹夫弄到自己的工厂里学电气焊,给他办了焊工证。天天派人督促他好好学,学不好还要把他叫过来骂一顿。

开始的时候,妹夫天天哭鼻子,跟妹妹诉苦。而妹妹要来看妹夫,刘万程不允许。让他们夫妻凑到一块,妹夫就更学不会什么了。

待妹夫电焊技术掌握的不错了的时候,他又给他办了澳洲打工的手续,把他送到澳洲去了。

妹妹夫妻不得见面,最后妹夫还被刘万程给送到那么远的国外去,妹妹生刘万程的气。要不是自家的小楼是刘万程出钱给盖的,都能和刘万程翻脸了。

可当妹夫从澳洲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变了另一个人。妹妹跟着妹夫去了趟澳洲,再次回来,说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父母和弟弟不信,刘万程就出钱,让他们一起去看看,结果就相信了。

妹夫已经取得了澳洲国籍,妹妹今年也会移民。他们的孩子,当然也成了澳洲华侨。

从那以后,大家才相信还是刘万程的眼光高。没有他,妹妹一家只能在这西北深山里受苦一辈子。即便是刘万程用钱砸,也就这一代少受点苦。下一代没有别人帮助,还是会吃苦受穷。

弟弟当然羡慕妹妹,也想出去了。但刘万程不允许。西北的农村人结婚早,刘万程虽然三十多了,父母才五十来岁,母亲十九岁就有了刘万程了。

父亲虽然只念了小学就辍学回家了,但脑子聪明,手也灵巧,除了种地是把好手,还会做泥瓦匠、木匠。刘万程兄弟俩,就是继承了父亲的手巧,动手能力都不弱。

他们所在的山村地处深山,缺水,土地也贫瘠,可是父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四邻八乡的走街串户挣手艺钱,竟然养大了他们兄妹三个。他们家在村子里,还是属于富裕户,而且,还供着刘万程上完了大学。

父亲虽然爱做手艺活,可最爱的,还是他们居住的这片大山,种树、种地,进更深的山里去采野药,有时候一去就是几天不回来。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守着自己先人挖出来的这几口窑洞和属于自家的土地,有闲暇的时候,进山去看看风景。

可是,山里穷,打的粮食不够吃,他就得背上木锯,拿上瓦刀,下山去富裕的村子里或者乡镇上去讨生活,来养活自己的家人。

刘万程发达之后,承担起了弟妹和他们老两口的生活,再不用他操心了,他的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塬上没有水源,靠天供水。国家号召村里集体迁移到山下去居住,刘万程也在山下的新村里,给父母盖了两层的小楼,比国家补助给盖的房子还漂亮。可是,父亲还是要住在塬上,住在先人留下的老窑里,连弟弟在城里的家都懒得去,就不要说跋涉千里的,到刘万程那里去了。

父亲曾经和刘万程深入的探讨过关于生活的问题。别看他文化程度不高,可好读闲书,出山去外面做活,总是在旧书摊上淘些闲书回来,晚上的时候,坐在灯下,津津有味地看着。从刘万程小时候有记忆开始,便是如此。

如果按父亲自己从闲书中学来的这些知识算,父亲的学识也不能算低,至少刘万程得承认,在国学方面,他是不如父亲的。

记得有一回,刘万程还在念大学的时候,暑假回家来,跟弟妹说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