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太爷,哈哈哈。”
畅快的一阵大笑之后,杨大树发现老三管德宽没有跟着他一起笑,而且还若有所思的皱着眉头,他就不乐意的把脸一撂说道“怎么了老三,难道你不赞成大哥的想法吗?”
管德宽急忙解释道“不是你说的那样,大哥,我感觉到了异动,好像有危险正在向我们逼近,赶快示警告诉大家吧。”
杨大树恨恨的说道“这是哪个不开眼的蟊贼,跑来打扰我们的酒兴,告诉小子们赶快抄家伙!”
杨大树的话音刚落,一阵阵清晰可闻的马蹄声踏着积雪的冻土地,嘚嘚的汇集而来,对,是汇集而来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四面包围了这个商队,眼下正在逐步的压缩包围圈。远远的望去,奔马踏起的积雪随风飘舞,形成了一堵飘渺的青烟抑或是颇有质感的雪墙,从四面八方压过来。
奔马上的骑手,大声呼喝着,一个个高举着的马刀,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着寒光,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朝商队扑过来。好在商队事先有了预警,又是应敌经验丰富,布置得当,才不至于混乱不堪。只见他们迅速有序的把货车圈成一圈,车尾冲外,拉车的牲畜在圈里,货车与货车之间用铁链或者坚韧的牛皮绳相连,一百多辆木制的货车紧紧相连为一体,形成了难以逾越和摧毁的活动屏障。
商队的众人持长枪和大刀的躲在货车的后面,如果敌人催马跃进,便会迎头遭受枪挑刀剁,或者遭受圈内弓箭手箭雨的射杀。这是行走荒原大漠之中长年累月总结出来的应敌经验,这些都是用鲜血以至于生命换来的宝贵的实战经验。道光年间,火器还不盛行,要破这种环环相扣的活动堡垒屏障,真是难上加难。
围剿商队的这伙马匪大约有三百多人,其中有不少满脸胡须的俄罗斯老毛子,他们耀武扬威的挥舞着燧发枪还有前膛枪,咄咄逼人的注视着堡垒圈内的商队人员。19世纪那个年代,这两种枪已经是很先进的远程武器了,射速和射击精度都比早期的步枪有了诸多的进步。
当然,这两种枪在当今世界来说,那就是垃圾,可是,在19世纪中叶之前,那是绝对的先进武器。燧发枪,是由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发明,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它取掉了发条钢轮,在*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击发。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现在看来,就这破玩意儿,他们一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
前膛枪就别提使用多么的繁琐笨拙了,射击前,先把*倒进枪管里,然后用一根类似铁丝一样的铁棍儿怼实了,再装进去弹头,最后,在*附近点火引燃*,把弹头轰击出去。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就是列装了这种前膛枪。由于这种枪射速特别的慢,为了在战场上形成战斗力,英军发明了三段锦的射击方式。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上经常看到的那样,一群人挤在一起,最前排的趴在地上射击,第二排的蹲在地上射击,最后一排的站着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