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山寺杏花之寻亲 > 山寺杏花之寻亲最新目录

第二百七十六章 朝廷工作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很多时间,只需头天晚上将菜洗好,切好,早上起来做好就是了。客人来了,说了想吃什么后,派个人去打好端给对方就是了。

其次是可以完美解决之前铺子里没有饭菜卖这个问题。自从他们开始卖面以来,总是有人问卖不卖饭菜。毕竟,也不是人人都喜欢吃面的。

现在好了,多一项买卖,这里人又多,顾客又舍得掏银子,生意应该不会差的。

“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让大朗每日驾着车去城里买些卤肉回来放在铺子里,再买些酒放着,若是有人要也不至于没有。”张氏是彻底被启发到了。

李氏便道:“嗯,这个主意好,只是啊,根本不需要去城里,现在城里有的,陈家村基本上都有卖的。”

“那多好,城里到底是太远了些,一来一回也费事。”

几人又商议了一回,这才依旧回城里做买卖去了。

就这样,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建设着。

直到第二年二月底,陶知县收到一封来自朝廷的加急件,内容是说由朝廷多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几天前便已经出发了,正朝着青山镇而来。

而此行的目的,一是考察一下全国的农村的真实情况,二是重点考察陈家村的经济状况,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其经验和做法,尽量在全国推广开来。

而这一切的开始,不过是因为一把小小的挂面。

话说太后自从身体痊愈后,宫里的人便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再出什么问题。偏生这日是她的千秋,按照规定动作是要做寿面的。

别看是在宫里,这习俗和民间一样,依然是有的。

原本那做面的师傅也是老师傅了,且一切都是提前准备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偏生这一夜合该出事,半夜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

下雨也就罢了,还非常不合理地刮起了大风。

要搁在平时,这就罢了,不过是一场风雨。身在皇宫里的人,无论是小丫头还是皇上本人,风雨什么的自然是见识得多。

只是,太后自从生病痊愈后便有些敏感。见这雨下得这样大,风又吹得怪,便忧心忡忡地对皇帝道:“我们住在这宫里,自然是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只是不知道民间那些百姓却是如何过的。”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巨响,唬得两人惊疑不定。

不一会儿,便有人来报,御膳房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里面的食材自然也是被雨淋得乱七八糟的,根本不能吃了。

安慰了太后几句,又说自己会组织人去全国的各个乡村看看,体察民情,皇帝这才阴着脸回宫去了。

哼,这种事居然会发生在皇宫里。

当天晚上,许多大臣都被急召入宫。原本因为大风大雨的不方便,他们还颇有微词,但一看到皇帝铁青的脸便识趣的闭上了嘴巴,大气都不敢出。他们心里清楚,这回怕是有人要倒大霉了。

且不说这风雨夜急召入宫定是有急事,单单是明日便是太后寿辰,且她又刚刚好,多少是有些忌讳的。扰了这两位的雅兴,那人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果不其然,皇帝阴沉着脸痛斥了一番贪官后,这才说道:“朕这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已经将手伸到宫里来了。呵呵,一阵风吹过,御膳房的屋顶都被掀翻了,那明天是不是该轮到朕的寝宫了?”

虽未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那就是说有些人贪得无厌。既然敢贪修建皇宫的银子,那么,民间那些百姓的钱呢?

且这话还有一层吓人的意思,那就是有人想逼宫。

一众人都不敢吭声,吓得赶紧全部跪下了。要说这件事实在是太严重了。这一次,无论是谁摊上,估计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骂完人,皇帝的心情缓和了一些,这才点了几个人的名,让他们立刻回去准备,待为太后的千秋祝贺后便出发去青山县。

然后,便没有然后了,大部分人被要求立刻离开了。

第二天,太后的千秋宴照常进行。官员们坐在大厅里,默默地看了看那些空着的很快便被撤走的桌子,在心里为那些人默哀。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再出现在朝堂之上了。想了想,忽然就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这里坐着的人屁股上都不干净,谁知道下次会不会轮到自己?

想了想,便决定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收敛才行。

虽然御膳房被弄了个天翻地覆,但许多菜还是如约端了上来。只是,那寿面却是来不及做了。

不过,徐公公却也不怕,反正太后一再言明不管菜做成什么样都不会责怪他们。而且,他成功地找到了替代品,那就是产自青山县的银丝面。

且在皇帝跟前伺候的刘公公已经告诉过他了,等这寿宴一过,就有一个工作组去这个县办事。

那他现在将这银丝面呈上来,想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他心里其实还是怀着一丝不安的。毕竟,现在在上面坐着的,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很多时候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太多人的命运。偏偏你还无从反抗,还要跪着谢恩。

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而他现在正在服侍的这个人,却是养育了那个全国权力最大的人。她不高兴,那个人自然是不会高兴的。

郭太后接过碧玉碗,还未吃,便皱着眉头问道:“这是什么面,哀家倒是从未见过的。怎么看着倒是和平时的不一样?”

闻言,徐公公惊出了一身冷汗,赶忙下跪说道:“回禀太后,昨日准备的那些面全部被……这却是青山县产的银丝面,最是美味。”

“银丝面?这面看着倒是很不错,细如发丝,倒也配得上这名字。只是不知道这味道如何?”郭太后说着便用筷子夹了几根面放进嘴里。

“嗯,不错,不错,只是,这银丝面从那么远的地方运过来,不会坏么?”这回连皇帝都开口问到。再说了,要是为了太后吃一口寿面便劳民伤财的,他是不允许的。

而且,他恍惚觉得青山县这个县怎么这么熟悉。

白知县见无人回答,便越众上前回答道:“陛下,这银丝面可不是一般的面条,事先便晒干了,就是放上半年都不会坏的。想食用的时候也简单,把水烧开,把这面放进去稍煮片刻就是了。”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