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明鹿鼎记 > 明鹿鼎记最新目录

【1044 建奴向天地会求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虽然只有十三岁,但聪古伦格格已经不算不问世事的小女孩了。

聪古伦格格知道,一旦拿来了宝军的药,父汗还是没有救过来,肯定会责怪她,她必死无疑,她不死,没法平息众怒的。

“我不怕,阿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为救父汗而努力一下!不能眼见着父汗就这样死了。”聪古伦格格犹豫了一下子之后,便无比坚定的道。

莽古尔泰叹口气:“你去对皇太极说,看他怎么说!这个责任不该由你一个人承担,你也承担不起!其他人不会听你的。”

莽古尔泰虽然性格暴躁,但是在这种大事面前,还是迟疑了一下,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聪古伦格格本来想说,你不能对大家说吗?你不也是四大贝勒吗?

“我不单独对皇太极阿哥说了,我对大家说。”聪古伦格格说罢,返回了大帐。

义州城虽然有很多房屋,但建奴还是喜欢睡帐篷。

他们觉得这样舒服,暖和。

众人都很奇怪,不知道聪古伦格格和莽古尔泰出去说什么。

聪古伦格格走到大帐中央,对众人道:“我刚才对莽古尔泰阿哥说,也许天地会有办法救父汗的病!”

聪古伦格格话还没有继续往下说,所有人就愤怒了,一起骂聪古伦疯了,怎么能想出来找仇人救命,就是死了,也不能找仇人。

聪古伦格格没有料到众人的反应那么大。

想接话也接不上。

聪古伦格格对于宝军的医疗水平有所了解。

聪古伦格格觉得这是唯一的机会了。

其实天地会也未必能治疗努尔哈赤的病。

努尔哈赤的病属于多种病并发症。

天地会目前的医疗水平,连民国西医的水平都达不到。

中医、西医是目前国内医学上两大学派的统称。

自清末民初,由于国民不自信等等原因,中医开始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西医。

至于反对中医的意见专家大有人在。

首先中医历史,“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

这个名词真正被人民所熟悉,则是鸦片战争前后。

是因为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所命名。

此外,过去国人又称“汉医”“传统医”“国医”,加以于西医区别。

到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

追溯历史,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在3000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

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

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大多数国人印象中,中医诊断简单,无非是用中草药治病,或者经络脉象及针灸等治疗。事实上,这种认知极为偏颇。

中医同样重视临床医学,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也重视外科手术,比如三国时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时至晋代,中国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并传入国外。这一时针灸专着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着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着,《颅囟经》是儿科专着;《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着有《银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明代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餐温疫等病区分开。

李时珍着成《本草纲目》。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着。

希腊古典医学是西方的古代医学源头之一,与中医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倾向于从统一的整体来认识机体的生理过程,可惜几乎断了根。现代西医的源头起源于阿拉伯医学。

阿拉伯人对医学的重视。公元7世纪起至其后的一、二百年间,阿拉伯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其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及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保持领先地位,直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

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医学进步和发展,甚至是现在的世界的主流医学---西医学。

直到17世纪以前,阿拉伯人拉齐兹《医学集成》和伊本??西拿《医典》等医学着作,一直被用作欧洲医学院的教科书。

拉齐斯(865-925)又作拉齐,着名医生和化学家,巴格达医院院长,在外科医术中有很高的成就,串线法就被认为是他发明的。

是他最重要的着作,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总结了当时从希腊、波斯、印度吸取的医学知识,还增加了许多新的东西。

伊本??西拿发现了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阐述了胸膜炎和多种神经失调症,他把心理学应用于医学治疗,他还发现污染水和土壤可以传播疾病。

他的《医典》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760多种药物性能和临床经验,代表古代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

他不但采用了希腊、印度的药物,还收载了中国产的药物。他还采用了泥疗、水疗、日光疗法和空气疗法。在诊断方面,他很注意切脉,他将脉搏区别为48种。

从12世纪到17世纪,这部书被西方医学界看作权威着作,本人也被欧洲人视为“医王”。

这一时期,大量阿拉伯医学被翻译欧洲各国文字,中国医学也被阿拉伯传入了西方。

事实上,中世纪欧洲医学乏善可陈,因为发源于2500多年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