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业又重燃起发展希望。
1947年10月16日,裕丰、南京两地钱业发起在南京介寿堂举行“民国钱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成立大会。
但不久,随着内战的爆发,钱庄每况愈下,除在中小城市和农村还有信用活动外,在大城市仅能苟延残喘。
解放后,钱业于1952年底并入公私合营银行。
钱庄银号在各个时期经营的业务多有不同,就民国时期而言,有的是前朝沿袭下来的。
庄票信用卓着,在市面流通,如同现金,为中外贸易双方所认可,被外商称作“在贸易中非常有价值的中国金融文件”。
钱庄按存户寄存钱(银)填发存款收据,不记名,认票不认人,可流通市面;后演变为印发固定形式票据,随时填写金额加盖印章;最后由钱庄印成一定金额具备各种核对条件的钱票或银票,统称庄票,可在各地通用。
洋厘银拆,这是钱庄银号的两个独特经营方式,作为操纵金融行市的手段,对钱庄发展起重要作用。
洋厘者,“洋钿行情”也,即以银两表示的银元市价。
俗称银元为洋钱或洋钿,银元一枚合库平银七钱二分或漕平银七钱三分,以此为市价基础,随行市涨落至厘位止,故名洋厘或厘价。
以银两为计算标准拆借的利率叫银拆,以银元计算的叫洋拆。
钱业中有时统称银拆或拆息。
这是钱庄同业之间相互拆借的利率,由钱庄同业公会,或钱行、钱业公会操纵。
民国初期,银元行市逐渐统一。
1915年取消龙洋行市,1919年取消鹰洋行市统一洋厘行市,洋厘行情长期下跌。
1930年后厘价猛跌,1933年规定以规元七钱一分五厘合银元一元为法定换算率,停开洋厘行市,所有银行钱庄均应以银元为本位币,银拆改名拆息,全国通行,史称“废两改元”。
钱庄多吸收商人存款,并代收票据。
政府公款也有一部分存入银号,均为往来存款。
所经营放款由信用放款、抵押放款、短期拆息等;放款对象主要是商号,年给出口各行业大量货款,对当时刚刚兴起的民族工商业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民国初期,钱庄汇划业务迅速展开,深入内地。
裕丰的钱庄就同武汉、镇扬、宁绍等地钱庄建立业务联络网,有联号、代理关系等,通过这些地区向内地渗透。
口岸钱庄在外国银行洋行操纵下,以资金支持内地钱庄,根据合约办理汇划,每年进出高达数千万两,有力地控制内地金融,并为外商对华收购倾销原料商品充当买办。
钱庄还经营生金银买卖,鉴定金银、银元和各种金属货币的成色、重量和真假,并核定其价格。
有些资本雄厚的钱庄还附设或控制银炉、银楼、金店、铸造和买卖金银器饰。
钱庄不仅利用其左右兑换的特殊地位,长期操纵银两银元市价,还进行证券、公债、花纱布等等投机。
当时裕丰的钱庄,多为江浙财阀所把持,在上海金融界有很大势力,对全国金融市场有举足轻重影响。
其组织可分两大类,按其业务性质和信用能力,分为汇划庄和一般钱庄。
汇划庄称大同行即大钱庄,他们的票据收解,可以互相抵解汇划。
这种汇划庄势力大,有左右市面的实力。
一般钱庄称小同行或未入园钱庄,其中又分元、亨、利、贞四个等级。
元字钱庄又称挑打钱庄,即挑担钱庄的转音。
因从前运送制钱用人挑送,故名。
亨字庄叫“关门挑打”,它每天的收解均托汇划庄或元字庄代办。
利字庄又叫拆兑钱庄,不做存放款,只营趸批兑换货币及买卖金银,也做量兑。
贞字庄最小,即烟兑店,又名现兑钱庄、门市钱庄、烟纸钱庄,专做另兑生意并兼卖烟纸日用杂货。
裕丰的钱庄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历来有种种说法。
在南市最初出现一批钱摊,仅营兑换业务,因当时南市已成为城乡货物集散地和有多种货币流通使用,后由钱摊逐步固定为钱店。
太平天国军队东进苏杭时,南市商业迁入租界,北市尤为繁盛,不少钱庄北迁。
光绪初年,钱庄已自成行业,有汇划庄105家,南市42家,北市63家。
其同业公会设在“内园”,为南北市钱行的总公所,后称钱业公会,与银行公会并立,延续到民国时期。
钱庄因投资者和经理的籍贯不同,形成钱庄中地区性帮别,有绍兴帮、宁波帮、苏州(洞庭山)帮、松江帮、浙江南浔帮、镇扬帮、安徽帮及本帮等九个帮别。
其中绍兴和宁波帮势力最大。
据1932年统计:在黄浦区内64家钱庄中,%,%。
尤其是绍兴帮,当北方票号盛行时,其力量能阻止北方票号势力越过长江。
民国时期,裕丰已是全国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对内地交易往来频繁,汇划、换算、洋厘、银拆、申票等等营业项目,均占优势,使裕丰的钱庄利用复杂难测的兑换内容,从中盘剥渔利,从而垄断兑换市场。
裕丰钱庄在外商华商之间,以庄票为经营进出口贸易的纽带,庄票如同现金,是早期外国银行惟一认可的中国票据。
在外国银行货款调控支持和洋行买办牵线下,担任买办性开路工作,成为外国银行向中国内地渗透的工具。
钱庄与商家关系密切,通过存、放、汇、发行庄票和兑换业务,对商家融通资金,调剂头寸,清算账务,使其得以灵活周转,持续营运,对沟通上海与内地的金融关系和商业关系尤为密切,所以钱庄已成为控制商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钱庄在战乱和通货不稳的过程中,不断投机倒卖,企图牟取暴利,往往在中外银行收缩放款及银根奇紧声中,发生倒账风潮,商家亏欠钱庄巨款无法偿还,形成大批呆账,从而影响有些钱庄倒闭。
这种情况不断发生,其影响很大的,如贴票风潮、橡皮风潮,民国十年的信托交易所风潮,民国二十四年的金融风潮,等等。
震惊全国,波及工商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