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明鹿鼎记 > 明鹿鼎记最新目录

【1053 大玉儿进义州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逢连夜雨,大军受损,现在已经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救援,别说救援其他地方,现在连努尔哈赤本人想安然退回沈阳城都很困难!

原本大家还对与韦宝的和谈抱有一定的希望,觉得只要韦宝提的条件不太过分,都能勉强接受,反正暂时度过危机最重要。

但现在大家都有些绝望了!

感觉韦宝就像是一个没法战胜的怪物,太强大了。

“你们知道毛文龙有动作这不奇怪,会有边军禀报。你们又如何知道的察哈尔人对科尔沁蠢蠢欲动了?你看见了?我们在义州城,也没有发现有察哈尔军队向科尔沁进发的迹象。”皇太极问道。

大玉儿脸一红,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路上被人抓到过的事。

但大玉儿感觉这事似乎瞒不住,她不说的话,其他人肯定也会说出来的。

大玉儿只得道:“我们在路上碰见察哈尔人了,察哈尔人把我们关了一晚上,次日送交宝军,是宝军把我们放了,我们才得以到这义州城。”

一大帮建奴将领闻言,一起露出了暧昧的笑容,虽然女人被敌方抓住这种事很侮辱人,但毕竟是皇太极的女人,而不是他们的女人,而且这种事在关外司空见惯。

他们抓住了蒙古女人或者汉人女人,都是大肆蹂躏一番,大家都这样。

皇太极闻言怒不可遏,暗忖你先被蒙古人玩过,再被汉人玩过,还有脸滚回来。

于是皇太极上去就狠狠给了大玉儿一个大嘴巴子:“贱女人,你应该去死!”

大玉儿被皇太极打的嘴角流血,跌坐在地上,捂着火辣辣的脸庞道:“你干什么?我没有被人怎么样。”

莽古尔泰忍不住笑道:“谁信啊,你先被蒙古人抓,再被宝军抓,宝军还好说,蒙古人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吗?你一个晚上侍候了几十个男人吧?哈哈哈哈。”

其余将领也都忍不住笑了,这笑倒是没多好笑,主要是为了嘲讽皇太极。

人都一样,不管哪个地方的人,都有那种见不得旁人好的特点。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皇太极在汗位排序中与代善旗鼓相当,代善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而且皇太极明显比代善更得到大汗的欢喜,所以几乎没有人能撼动努尔哈赤将汗位传给皇太极。

现在大家见皇太极如此出丑,自然开心。

“都笑什么!”皇太极怒喝了一声,怒气冲冲的离开了。

众人没有收敛,反而笑的更加大声。

大玉儿倒是没有继续坐在地上,反而很冷静的站起来:“我没有被人怎么样!你们不信算了,嘴长在你们身上,我也没有办法!如果有谁对我有所怀疑,就禀明大汗,让贝勒休了我,我没话说,否则就少搬弄是非。”

听大玉儿这么说,众人都感觉这个十三四岁的女人很不简单,有超过了大多数男人的心智,遇事很冷静,冷静的有点可怕。

这种事要是放在普通女人身上,可能会受不了羞辱走人,或者自尽。

但大玉儿只要不受干扰,继续留下,她仍然是皇太极的侧福晋,一般不会再为难她。

在原本的历史中,大玉儿对满人崛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布木布泰,也就是大玉儿,以及后面的孝庄,她出生蒙古科尔沁,是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作为幼女的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可在那个君主统治的封建年代,居高位,享受多,付出亦多。

在她13岁那年,嫁给大自己21岁,当时还是贝勒的皇太极当侧福晋。

与其姑姑哲哲共侍一夫,曾经的姑父,现今的丈夫。

在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即定国策,在那个充满战争杀戮、权利纷争的年代,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主,她们身上都背负着家族的使命。

孝庄的婚姻就是一场为家族所牺牲的政治联姻。

相隔9年后,孝庄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深得宠爱。

在崇德元年册封五大福晋时,更是以古代妃子常用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哲哲,位居第二,寝宫赐名为“关雎宫”。

诗经有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

反观孝庄,年少进宫,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妃位却位于末位,可见她在后宫地位并不显赫。

作为女人来说,在一夫多妻的婚姻中,她本就不幸,丈夫的满腔爱恋更是付与了她人。

看着可谓是宠冠六宫的海兰珠,哪怕心中多有酸楚,也仍要强颜欢笑。

虽然在爱情上她没有占据到那个重要位置,但丈夫对她的感情是与其他妃嫔有所不同的,皇太极不但会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

孝庄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且富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期就夸赞她“赞助内政,既越有年”。

皇太极逝后,她又在暴风疾雨的皇位纷争中,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知道当孝庄看到穿着明黄龙袍还不谙世事却受万人跪拜的福临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比自己先产下皇子的海兰珠。

当时的皇太极喜不自胜,欲立为“皇太子”。

好景不长,孩子未来得及取名便夭折,海兰珠随后也跟着去了。

今天如果她们母子还在世的话,不知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切仿佛都是注定好了的,是命运将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后,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然而不识汉字的他,无法批阅大臣奏章。

史料记载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

福临把部分的原因归结在“甚厌汉语”,认为“汉俗盛,则胡运衰”的孝庄身上。

母子两人在满汉文化上有着很大分歧,加剧二人矛盾爆发使得母子间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的主要原因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的两次婚姻。

顺治的生命终结在二十四岁。

女人一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孝庄无一幸免。

顺治死后,8岁的玄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