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史书对卫青,霍去病的记载不公平,不详细,如果按照“漠北之战就是打一场完事”的可笑思想来看,历史胜场最多的军事统帅拿破仑也不过赢了五六场而已。
霍去病在与左贤王决战之前究竟经历了多少场战役不得而知,但完全可以知道的是,他的胜利绝对不是“绕道背后埋伏下来踢了匈奴屁股”这么简单又搞笑,而是从一开始就制定分兵围堵敌军,包抄逐个歼灭的计划,迅速瓦解了匈奴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和他们接战的勇气,最终一路追亡逐北至贝加尔湖,共歼灭匈奴精兵七万零四百四十三级。
古代的军事将领们大多勇于冲杀在第一线,并不单纯是因为他们为了给军队起一个带头模范作用,而是因为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发现敌军哪里有弱点,这个第一击太重要了。
你是插左翼还是右翼,敌军哪儿兵力相对薄弱。
不是军事天才,能看出来才有鬼了。
热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的拿破仑在他的回忆中曾经说:“要完成同样的作战任务,现代面临的困难要高于古代指挥官,指挥官对战役结果有显着影响,在古代军队中,指挥官距敌四五十米也不会有太大危险,能处于能够全盘指挥军队的有利位置。
然而在现代战争中,指挥官如果距敌二百米就会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炮火下。
因此,由于与前线距离过远,指挥官很难立刻知晓敌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指挥官能距敌一公里可能都算壮士。
这也就说明一个道理,所谓“坐镇后方统筹规划”的统帅才是所谓“帅才”,冲在第一线的统帅只能当将军的神论,霍去病“只是将才不是帅才”的神论都得靠边。
从古至今,伟大军事指挥官们无不渴望自己的指挥位能离第一线近一点,再近一点,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千钧一发之际要是指挥官还坐在大营,要指挥官有什么用。
“锐悍者诛,全甲获丑。”
顽强抵抗的诛杀,其余披甲之士被俘获。
霍去病在攻下匈奴人心目中象征单于的天山祁连后,在鱳得这个地方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极大的宣扬了汉朝的军威,他就是要跟他后来“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一样,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地方宣扬汉朝的煌煌国威。
他这一招心理暗示显然非常有效,因为就在这次战争结束后,河西以浑邪王和休屠王为首的匈奴部,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向汉廷宣布投降。
霍去病没再浪费一个将士的宝贵生命,用一招事半功倍的阅兵活动,成功的使河西贵土从此永远的纳入了华夏的版图。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首传唱千年的《匈奴歌》毫无疑问的揭示了河西走廊在当时有多么重要。
直到后世,河西山丹军马场也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养马地之一,而霍去病就被视为它的第一任场长。
霍去病的经历与韦宝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而且你韦宝的功劳再大,你没有把建奴灭了,所以你的功劳还是大不过霍去病去吧?
最关键,大家那霍去病与韦宝类比的意思很明确。
霍去病最高也只是侯爵,死后最赠不过是景桓侯,之前是关内侯,并不是公爵。
而你韦宝现在已经是大明的侯爵,所以在爵位上面没法再给你什么了。
这就惹得朱由校很不高兴,朱由校认为韦宝该当封公爵!
朱由校为什么在这一点上这么坚持,因为魏忠贤长期运作侄子魏良卿的公爵名位。
在原本的历史中,朱由校也的确于1626年年底的时候,给了魏良卿一个公爵的爵位!
当然,崇祯一上台,肯定要废除这种毫无作用,完全因为魏忠贤的关系获得的爵位。
“韦宝为什么不能封公爵?还有谁比韦宝的功劳大?”朱由校质问魏忠贤。
魏忠贤讪笑着道:“该当,朝臣们的意思是韦宝太年轻了一些,如果韦宝过了四十岁,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阻力。”
魏忠贤说的很圆滑,因为魏良卿就过了四十,从年龄上能自圆其说,否则朱由校要是问他,那魏良卿为什么能封公爵,魏忠贤就被皇帝怼墙上去了。
“年轻怎么了?谁能获得韦宝这么大的功劳,朕一样封他为公爵!”朱由校少见的露出了霸气,“你现在就去发圣旨!就把朕的原话发出去!”
“陛下息怒,这怕是不合适吧?不能因为一个韦宝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吧?”魏忠贤道。
“怎么?大明不是朕当家了?是你魏忠贤当家了吗?朕让你去传旨!你不去是不是?让王体乾来!”朱由校怒道。
魏忠贤吓得急忙跪下了。
客巴巴赶忙从旁道:“你快去传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