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何以红尘怨 > 何以红尘怨最新目录

浮梦长安背景资料之唐玄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之扬长而去,武则天知道后,非常惊讶,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宠爱他。

封禅泰山

李蛮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开元十三年十月(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据说,以前的帝王登封泰山,如果是顺承运,功绩显赫,则会出现诸多祥瑞之兆;如果是无德无能,不能顺应天时治理天下,则会出现诸多凶象。而李蛮登封泰山时,虽有功于天下,天气却屡屡变化,给他带来了诸多的烦恼。当时,李蛮东封泰山,单就仪仗队伍前的马队,就以每种颜色的马1000匹作为一个方队,交错排列,远远望去就像彩云绣锦,可见规模之大,盛况空前。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人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支撑帐篷的柱子也被吹折。官员们因此十分恐慌,乱作一团。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使他手足无措。

为了稳定人心,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大家不要慌张,皇上是天子,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张说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及至来到泰山脚下,天果然变得丽日晴和。但是,到了李蛮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风大作,寒气彻骨。天气的再度变故,不禁使李蛮心神不宁。他停止饮食,肃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他虔诚地向苍天祷告:“我自即帝位以来,得到苍天的佐助,国家昌盛,万民安泰。我来登封泰山,本欲为万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么过失,不配来泰山封禅,请上天来惩罚我本人;如果是随从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亦请上天降罪于我,随从的兵士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苍天暂停风寒吧。”李蛮祈祷之后,果然风静树止,山间的气温随之转暖,天气晴和,微风南来,在缕缕丝竹歌乐声中,李蛮顺利地在山顶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封禅,李蛮还亲自撰写了《纪泰山铭》一文,刻在山顶大观峰。

李杨之爱

中国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李蛮是感情专一的皇帝,民间习称他为“唐明皇”,《异闻录》载《唐明皇游月宫》一事。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千古传诵。

人物评价编辑

总评

李蛮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李蛮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李蛮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天宝十三年(754年),是唐代的极盛之世,全国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县,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乡,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口。史载:“户口之盛,极于此”。

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李蛮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历代评价

《旧唐书》:“我开元之有天下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黜前朝徼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赐酺赏而放哇淫,惧其荒也;叙友于而敦骨肉,厚其俗也;蒐兵而责帅,明军法也;朝集而计最,校吏能也。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着之中,皆得论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硕,讲道艺文。昌言嘉谟,日闻于献纳;长辔远驭,志在于升平。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西蕃君长,越绳桥而竞款玉关;北狄酋渠,捐毳幕而争趋雁塞。象郡、炎州之玩,鸡林、鳀海之珍,莫不结辙于象胥,骈罗于典属。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天子乃览云台之义,草泥金之札,然后封日观,禅云亭,访道于穆清,怡神于玄牝,与民休息,比屋可封。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戴白之老,不识兵戈。虏不敢乘月犯边,士不敢弯弓报怨。‘康哉’之颂,溢于八纮。所谓‘世而后仁’,见于开元者矣。年逾三纪,可谓太平。”“国无贤臣,圣亦难理;山有猛虎,兽不敢窥。得人者昌,信不虚语。昔齐桓公行同禽兽,不失霸主之名;梁武帝静比桑门,竟被台城之酷。盖得管仲则淫不害霸,任朱异则善不救亡。开元之初,贤臣当国,四门俱穆,百度唯贞,而释、老之流,颇以无为请见。上乃务清净,事薰修,留连轩后之文,舞咏伯阳之说,虽稍移于勤倦,亦未至于的。俄而朝野怨咨,政刑纰缪,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宝已还,小人道长。如山有朽坏,虽大必亏;木有蠹虫,其荣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得不惑!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兹而睥睨,明哲于是乎卷怀,故禄山之徒,得行其伪。厉阶之作,匪降自天,谋之不臧,前功并弃。惜哉!”赞曰:“开元握图,永鉴前车。景气融朗,昏氛涤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新唐书》: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

本章 共8页 / 第6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