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望族 > 大明望族最新目录

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劝着敬太妃娘家云云。

还派了个管事往文登与去王家人说话。

可惜王家人倒属滚刀肉的,这事儿一拖二拖,就拖到了收秋也没解决。

而这两个月宗室这边也颇多故事。

先是惺帝借着庆王府、靖江王府等几桩伤天害理的案子狠狠敲打了诸藩一番。

之后张禬在查德王府“强占民田”事时,丝毫没留情面。

又快又狠的将所谓投献田地之人揪了出来,将强占去的田亩查了清楚明白,罪证也做得干净漂亮,没有半点儿含糊。

从知县、知州、同知、知府、布政使至德王这一路弹劾上去。

对于王府,更是不肯给半分遮掩。

那边说什么德王爷年迈,被小人蒙蔽了。

张禬便冷笑着说便是先前不知情,现下总归知情了,就请把田亩还来吧,且王爷仁慈,还该给小民些许补偿安抚一二才是。

摆明了是要王府将到嘴的肉吐出来。

德王府耍起无赖来算得天下无敌,便跟着左一封折子右一封折子的递进大内,张口便嚷嚷着穷,竟连今年每亩应缴的税银都拒交了。

那边淳安大长公主是又气又恨,派了几波心腹去骂,然都无济于事。

惺帝更是火冒三丈,唬得一干老臣忙摁着,生怕他冲动了下狠手把德王的地收了,引得诸藩动荡。

在这么个时候,京中杨廷和那边也给沈瑞来了书信,让他稳扎稳打,万不要冒进。

毕竟德王这件事是沈瑞捅上去的,上头一个处置不好,惹了篓子,皇上可不会“有错”,罪责便都是下边儿的,届时沈瑞被推出来顶罪也不是没有可能。

是以王家的事,几位师爷的意思也是先不要去管,待德王这事儿尘埃落定后,再行处置。

但不理会的前提是沈瑞得在府城呆着,可以说宁海州、文登县故意隐瞒,知府不知情所以没处理。

若是沈瑞下去文登县,直面这件事,便不好不理会了。

沈瑞却道:“顺子那边还得了些消息,王家,与海上,怕也有些勾连。”

文登也是个走私猖獗的地方,不少大户虽不置船下海,却收海上来的东西,坐地销赃。

“便是现在不是处置的时候,也总要看个明白。”

沈瑞又道,“我原就想一到任上,就先将下头几个州县都走遍了,对地方情况也作个简单了解,日后施政也好更有针对性。”

“只是诸事缠身,只最初打招远、黄县来,又去栖霞看了看,别处还未走过。

“这次若一路东行,看看福山、宁海州、文登,调头往西再到莱阳,也算是走了。正能在大冷之前回蓬莱。”

陈师爷沉吟道:“这时节倒是敲的,今年夏税、秋税也都免了,自留赈灾,秋收也能更从容些。”

又说起,“沈大人迁了左参政,想来,那些镇日琢磨生事的也能安分些。”

沈瑞点了点头。沈理能留在山东再好不过,而今的山东,也算得是清净。——若要没那些藩王就更好了。

因接口道:“皇上这般看重山东,我也只有竭尽所能以报皇恩了。”

陈师爷想到先前皇上将沈瑾调去户部山东清吏司,日后肯定是要为登州大开方便之门的,便点头称是,也不再对沈瑞的出行提出异议。

“原没想到小沈状元能去了户部。”陈师爷感慨了一句,又摇头笑道:“也没想着大公子能去了四夷馆。”

他原是杨廷和身边幕僚,叫杨慎为大公子习惯了。

沈瑞也叹道:“我也没想到舅兄能去四夷馆。不过,舅兄做学问也是极好的。”

不止是他们俩,满朝文武谁也没想到杨慎去四夷馆。

虽说四夷馆是李东阳主持,杨慎乃是李东阳的弟子,称得上是“弟子服其劳”,但杨慎是杨廷和的长子,又是真材实料考出来的状元,合该是被重点培养,委以重任的。

目前的四夷馆,可不是为着同西洋做买卖设的,沈瑞自然也不会自恋的以为惺帝把杨慎弄进去也是为了他好,为了开海。

李东阳既让陕西云南镇巡等官访取精晓鞑靼、西番、高昌、西天、百夷言语文字与汉字之人,自是意在蒙古了。

这几年山陕边关也不太平。

沈瑞暗自揣度着,是不是也有要培养遣派细作的缘故。

杨慎做学问是极好的,沈瑞也相信,他会是一个很好的语言大师,只是,四夷馆若不单单是“外国语学院”,那杨慎性格可同特工人员差得太多了。

相较之下,沈瑞倒觉得庞天青为人机敏,办事利落,比杨慎更适合做个特工人员培训师。

虽教细作,但只是在京做个教师,又不是去前线,安得紧。这个位置又重要得紧,想来淳安大长公主府不会拦着。

而蔡家人又掌握着不少军事力量,大长公主又得皇帝信任,对于庞天青接管那些密探机构也是极大助益。

沈瑞起了念头,便打算回去修书一封给岳丈杨廷和,看看这事可行与否。

回了内宅,沈瑞向徐氏禀明了想往文登去,怕要两三个月方回来。

徐氏含笑应道:“你只管去便是,不用惦着家中。”

又指着杨恬道:“丛兰大人原是你上峰,既去文登不好不拜访丛家。丛家老大人、老夫人皆在,你将恬儿带上,让她去与老夫人请安,代我问候老夫人,尽了礼数。”

杨恬忙道:“我自是要在家里侍奉母亲的。”

徐氏笑道:“家里人多着,哪里还要特特留下你。你且去吧,这阵子也忙得紧,该松散松散。”

沈瑞揣度着,徐氏虽没有催促过他们子嗣的事,但不可能不关心,想来这也是不想让他们小夫妻才相聚又分离。他有心带杨恬四处走走,便也笑替杨恬应下。

徐氏又道要往京里送回信,让沈瑞走前安排下人。

“你理六嫂子,操心小林哥的婚事,想求京中各家亲戚帮着寻寻可有合适的人家。”徐氏道。

却是先前因碍着刘瑾,无人敢同谢氏打听沈林的婚事。

而这次在刘瑾打压刘谢旧人时,沈理还能屹立不倒,倒让不少人动了心思。如今便也有媒人上门了。

谢氏原就没打算在山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