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望族 > 大明望族最新目录

第680章 花明柳暗(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始上书,表示宗藩条例改得对,改得好。

兴王原就在当地出资修了书院,此番又立时遵照宗藩条例建了宗学,并仿山东、松江等大族做法,建立“奖学金”制度,督促宗室子弟读书上进。

这一做法得到皇帝赞许、朝廷表彰后,宁王也麻溜建了一所书院,更是巴结的上书请皇上赐名。

事已至此,无论诸藩满意还是不满意,宗藩条例都强力推行了下去,如河南、湖广等宗藩较多宗禄负担沉重的省份布政使司无不松了口气。

如此“节流”算是为国库省下一大笔开销。

光“节流”不能解决大明国库空虚问题,还要“开源”才行。

西北在将平叛后续收尾工作料理好后,便积极开始了“开源”工作。

——宁夏马市、大同马市同时开放。

丛兰升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沈珹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别监管两处马市诸事。

原本被寿哥派来研究马市的赵弘沛、李熙却是谁也没和马市扯上关系。

赵弘沛升了宁夏卫指挥使,继续宁夏的扫尾工作。

李熙这“世子”的称呼总算名正言顺了——李旻递上去请封的折子终于获批。

他原有个锦衣百户的荫封,而今升为指挥同知,调到泽州,协同蔡诵将山西武学立起来。

李熙真是欢喜得不行,虽然武学比不得马市油水大,但傻子都知道山西武学才是皇上的心尖子。

能被派去武学,说明他也算进了皇上“心腹”的圈子了,以后前程可期,如何会不欢喜。

他立时打点了大批礼物各处答谢,送往京中的自不必提,除了送往陕西给赵弘沛、张永、杨一清之外,还有不薄的一份送往山东给沈瑞。

还特地是让田丰寻人走顺风标行的路子送去。

田丰接了这差事不由乐了,好嘛,最近手边儿都是给沈二爷送礼的活计。

李熙之外,赵弘沛也着人送了东西来要捎给沈瑞。

沈珹那边更是派了沈?再跑一次山东,这次可不是轻车简从快马加鞭了,而是实打实拉着十几车山西“特产”过去,也寻田丰来找标行的人护送。

当然沈珹不会打着“答谢”旗号,而是表示,算着日子,沈瑞的孩子也该出世了,沈珹这做伯父的总要给小侄儿洗三礼吧。

田丰自己也早准备好了要给主母的药材、和小主人玩物,便将这几分差事并到一起,调拨了大批得力的镖师趟子手去办。

他蛇信子出身,现下又吃标行这碗饭,早就得了风声,河南最近闹灾荒,地面上不甚太平。

车队虽走河北入山东,且顺风标行的买卖绿林中总要卖几分面子,但这趟到底是给主家的东西,一切都要稳妥起见。

好在一路无话,车队平平安安进了济南府,然而却并没有见着沈瑞。

沈瑞,被皇上下旨招进京述职了。

*

圣旨到山东时,正是中秋前夕。

随着圣旨一并到山东的,还有两个年迈的宫人,据说是宫里妇人科手艺最好的姑姑。

本来杨恬产期临近,沈瑞哪儿都不想去的,倘使只是圣旨来了,沈瑞或可上折给寿哥求个情,待孩子落地再快马加鞭赶赴京城。

可皇上把接生嬷嬷都派来了,便是表示他晓得沈家情况,但京中情况更为紧急,需要他沈瑞立刻进京。

沈瑞是不去也不行了。

然,什么事会这样紧急?

沈瑞脑子里只转着一件事,前世历史上,张永回京后刘瑾便锒铛入狱彻底倒台。

而现下,张永已经押着安化庶人在回京的路上了。

莫非,寿哥要清算刘瑾了?

可,不该是这个时候啊……

寿哥先前不动刘瑾,是因为刘瑾还是一把好使的快刀,这不,就将晋藩、代藩整个儿剜出来了。

寿哥还给了刘瑾兄长厚葬、侄子荫封的体面,显然是以酬其功。

若是此时诸藩闹将起来,便顺势将刘瑾推出去当替罪羊也就罢了。但诸藩分明已被按下来了,也没有人攀咬刘瑾,怎的就要动刘瑾?

还有,清丈河南……

前不久朝廷下旨,调山东右布政使马炳然为河南左布政使,不少人认为皇上此举是在给沈瑞腾地方呢,就如当初调走沈理一般。

盖因在宗藩条例颁布时候,沈瑞沈珹兄弟首倡宗藩政策改革,朝野尽知。而后沈珹顺利升官,大家都觉得沈瑞升官也不远了。不知多少人羡慕嫉妒沈瑞这般官运亨通。

但实际上,马炳然原就是河南右参政,对河南情况再清楚不过,在山东这些年又分管过清丈田亩……

沈瑞与谢先生都认为,此番调动,乃是为了之后的河南清丈。

清丈河南在即,这种时候却收拾了主推这项政策的刘瑾,必然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河南籍官员本身就在拼命反对这件事……

一时间思绪纷乱,沈瑞怎么分析怎么觉得不该是收拾刘瑾的时候。

他不止一次告诉自己,如今已与前世历史完全不同了。

但仍直觉这次刘瑾要倒了。

他又没办法同谢先生商量这事儿,他没法给谢先生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他就一定认为皇上会在这种时候清算刘瑾。

其实,即使当真是清算刘瑾,沈瑞也不想蹚这趟浑水,诚然刘瑾倒下乃他所愿,但清算阉党后留下大片空位,那又将是一场朝堂混战。

沈瑞如今的身份,在地方上也就罢了,丢在朝中根本不够看的,他既抢不到什么位置,他夹带里也没有什么适合的人物。

他相中的几乎都同他一样,属实干之人,造福地方才是正经,在朝堂上周旋扯皮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但无论怎样想,总归是要进京的。

回到后宅,看着挺着大肚子的媳妇,沈瑞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倒是杨恬早得了报信,连他出门的行李都开始打点起来,因笑道:“陛下相招,必是要事,你只管去便是,家里还有母亲,还有姐姐和陆嫂子呢!”

这说的是何氏与陆二十七郎妻子张青柏,这些年相处下来,她们早已亲如姐妹一般。

杨恬月份大了,徐氏年事已高,何氏再次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