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望族 > 大明望族最新目录

第687章 朱阙牙璋(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官仓都见底了。

唉,巡抚大人在山东时就搞了朱子社仓,听说现下武安也搞起来了,想来到了安阳,也得是先来这一套,倒时候粮仓空空,总要有个说法……

何通判想着就觉得无比棘手。

他料想的原也不错,后来沈巡抚到了府城,确实再次推起朱子社仓。

只是,彼时,并不用他担心粮食不够的问题了。

因为,传说中的“沈抄家”,在抵达府城之前,又干了件惊天动地的抄家大事——这位竟把临漳王府一系诸藩府皆给抄了!

藩府里是粮米满仓金银满库,比县中预备仓还多数倍,民间都传足够全县百姓吃上二年的……

“抄了临漳王府?!”知府余潘几乎要跳起来了,急急揪住来报信的人,厉声道:“整个临漳王府?!一个藩府都没放过?怎么可能!他才带了多少人?!”

亏得是在密室里,不然这吼声能将整个府衙都惊动了。

余知府眼神阴狠,几乎一字一顿道:“朱佑椋他娘的是死的不成?”

报信人不自觉抖了抖,才低声回道:“沈瑞调了德州卫的人来,不知有多少,怕不得一万?高文虎那边还有两千多。他们一个河南兵都没用……小的往榷场去了,那边路都被封了。因急着来给大人报信,便没去磁山,但磁山既没来救,只怕……”

“德、州、卫?!”余知府不由咬牙切齿。

余知府也想过沈瑞总制山东河南军务搞不好会调山东兵来应急,毕竟这小子才来河南,河南地面上听不听他的还得另说,因此一直派人盯着最近的东昌府平山卫,却不曾想沈瑞竟会调德州卫。

德州卫道远不说,关键,德州卫指挥使,是周贤呐!!

沈家不是同周家有仇吗?!

“到底是个嗣子,养不熟的畜生。”余知府恼得狠了,忍不住用方言骂了半晌以泄愤。

但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调周贤来的好处。

寻常指挥使,比如平山卫的郭仁,是没胆量在没明旨的情况下查抄藩府的。没有沈瑞那样的好岳父,谁不担心要做替罪羊?

唯周贤,是宪庙胞姐重庆大长公主唯一嫡子,在宗室里身份、辈分摆在那里,动起手是不会有什么顾忌的,朝中亦不敢说什么。

而德州卫,兵也是真多。

随着山东日益繁华,水陆运输也越发重要,德州卫守着九省进京的水路旱路要冲,地位亦水涨船高。

原本德州卫分正卫和左卫,周贤去了一年之后便是两卫皆归他统领。

近年来卫所不断扩军,原有兵八千,如今已两万有余,负责漕运的运军也从一千扩到了五千。现下正是冬季,屯田农闲、运河封冻时,周贤抽调出一万兵马来河南,也是绰绰有余。

一万兵马么……余知府心里翻来覆去盘算了几遍,才沉声吩咐那报信人道:“别去汤阴了,你抓紧叫人,不,你亲自去一趟,往周府、伊府,还有郑府送个信儿。”

那报信人应了一声,又问:“那赵府这边……”

余知府口中不屑道:“一个窝囊废,一个小毛孩子,斗不过沈瑞,理他作甚。”

他嘴上虽这么说,但打发走了报信人,翌日还是称病不出,以风寒过人为由将前来探病者都挡在门外。

再一日,临漳王府被抄的事便在府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武安出了乱匪攻城事刚传来府城不久,正是敏感时期,这就爆出乃是辅国将军朱佑椋私养匪寇,裹挟武安县灾民攻击武安县城,意图谋反,如何会不引人注意。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很快,朱佑椋早存反志、几年前便在太行山山口私设关卡,私设黑牢,私刻关防大印,在水陆码头设私设榷场等事也被一一爆了出来。

听闻巡抚沈大人特特在县衙升堂,专门听审上告宗藩欺压百姓的案子。

而开门头一宗案子便是骇人听闻,一户段姓人家来告,称小民段祥无故得罪朱佑椋,被拷打致死,朱佑椋竟丧心病狂的令家奴将其头项砍下,面目肢体统统剁烂,弃尸城外。段家人欲收尸掩埋,又被百般刁难讹诈,几乎倾家荡产。

这案子迅速被审结,段家人句句属实,人证物证俱有,行凶恶奴也认罪画押。

朱佑椋因是宗室,且身上罪还多着,需押解回京由皇上亲判。

那几个行凶恶奴则被当堂判了斩立决,一刻没耽误就拉出去当街斩首示众。

当地百姓苦宗藩久已,无不叫好称快,越发敢于揭发诸藩府恶行了。

此后案子源源不绝,百姓被侵夺田产、财物乃至破家灭门的比比皆是,凶残的又何止朱佑椋一个,临漳郡王一系的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那是个顶个的心黑手狠。

不然那藩府仓内堆积如山的金银粮米何来?!自不是禄米,皆是民脂民膏!

临漳王府,抄得半点儿不冤。

当然,赵王府不会这样认为。

当赵王府得到消息火急火燎找知府余潘时,发现余潘“病得起不了床”了。

王府长史直接带上王府良医和司药太监来“探病”,不料余知府早有准备,王府良医诊脉也表示确实是风寒入体高烧不退,司药太监看过药方子甚至药渣子也表示都对症。

长史气得鼻子都歪了,却也无法,只能恨恨而去。

在管了许久同知事之后,何通判这又要接手知府大人那更大一摊府衙公务了,也是气得在家里跳脚骂余知府奸猾,同时也不免提心吊胆,生怕赵王府找上他。

不知道是不是他官职低微难商大事,赵王府并没有招他过府一叙,倒是见天送折子来,指明要八百里加急赶紧送进京中呈到御前。

据何通判眼线回报,赵王府前前后后也得有十来波快马出了安阳,不知道往哪里送信呢。

何通判虽捏着鼻子听赵王府差遣,却在心下冷冷想,沈巡抚那边案子怕是码得有一人高了,赵王府再怎么扑腾,也难翻身。

他也没太多闲心替赵王府担忧,因为沈大人那边既审的是宗藩侵夺百姓,就少不得牵连出那些助纣为虐的地方官吏来。

宗藩为祸至现下这般情形,牵扯其中的也不会是一个两个官吏。巡抚大人动了真格的,只怕彰德府官场要变天,还有流言说沈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