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文魁 > 大明文魁最新目录

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戴这吏部尚书实在很憋屈,但他是朝中公认的温然长者,却不见有什么抱怨之词。

李戴向众壤了歉意,然后坐定。

但见赵志皋道:“建立储嗣,崇严国本,此乃社稷大计,本辅深以为然……”

赵志皋一开口,众大臣们就觉得又在老调重弹了。

廷议先议的是,皇长子册封典礼之事,此事为百官一直催促,不论是哪个内阁大学士,哪个尚书身在其位,都必须所谋之事,同样他们也是为了将来荫庇家族。

此时已经入夏,日头渐渐高升,阙左门下有宫墙遮荫但燥热之意不减,众大臣们陆续饮茶,然后就有吏员上前添茶。

有些官员则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再添。

赵志皋好容易才将皇长子择婚,册封讲了一段话,然后露出疲倦之色道:“本辅久恙,不堪操劳,下面由次辅来代本辅主持廷议。”

林延潮称是。

众饶目光都落在了林延潮身上。

这是林延潮第一次主持廷议,此刻他目光扫过众人。

众大臣们都望向自己,神情不一。

这看似最平常的一日,赵志皋似不经意一句话,但敏感的人已是意识到了,宰辅权位已在进行交接。

内阁宰相之间有如仇敌的,也有如师生般讲薪攫传,大政交由自己身后人,再扶上马再送上一程。

此刻林延潮有些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一手正从赵志皋手里接过权柄。

权柄之上,是下万民之重!

林延潮身子微微前倾,目视众人然后道:“商君书有云,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此为治国经略!……”

宰相无闲语。

仅是这一句‘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已足够很多官员琢磨一个晚上。

在场官员都是一点就透。

胜术就是变法新政,那么林延潮所言是胜术什么?众所周知,就是通商惠工。

政久就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必强至王,国家富强而至王道。

林延潮将这一句话放在主持廷议第一句,那么下面的国家大政都要围绕这些来展开。

“下面议银币钱法,朝鲜之战大致已定,如何将倭人百万两之岁贡铸作银钱?这几日不少官员上本,本来此事要让户部,工部各自部议,再经廷议。但是奏章一来一去,再具本回奏,拖延时日。今日正好户工两部尚书在此,咱们廷议上先议一议,再下部复奏。”

众官员都知道,正常流程,这样的大事要经阁议,部议,廷议等等。林延潮于部议前提上廷议可缩短流程。

工部尚书徐作先出言,他是张位的心腹。张位去位后未免人微言轻,故而已是投向林延潮。而另一个时空里,他早因张位牵连而被弹劾罢官。

“朝鲜国主请将宝源局设在朝鲜,本部以为可。首先朝鲜言及可提供工匠以为铸钱,其次也可以惠及盟邦……”

徐作了一通后,户部尚书杨俊民反对道:“铸钱之利,岂可分于他国,昔年太祖铸洪武通宝,于各地设宝泉局,其中山东,辽东各有宝泉局……”

工部铸币的机构称为宝源局,户部铸币的机构称为宝泉局,为争抢国家的铸币大权,于是两部在廷议上打起了官司。

因为贡道设在朝鲜,朝鲜也有占便夷想法。朝鲜禁用白银,为何禁用?一是怕明朝来抢,二来是白银面值太大了,老百姓平常实在找不开。朝鲜通行楮货和铜钱两等货币。

明军入朝之初,为了保障能够采买军需,明军不得不在渡江前将银钱换成了布匹和靴子以便日后向朝鲜百姓买东西。

当宋应昌,林延潮入朝抗倭时,为了解决军需,也在朝鲜到处找矿。朝鲜一面掖着藏着,一面也想借助大明采矿技术。

作为朝鲜经略杨镐也一直对朝鲜言道,尔国不用钱,只用米布交易,故货泉不通,无以富国。但经过多年明朝在朝鲜驻军,朝鲜当地百姓已是渐渐接受了银钱这样的流通方式。

现在朝鲜已废除银禁,加入了白银贸易体系。

众人争议了一阵,最后林延潮道:“铸币乃朝廷轻重之术,岂可假手于他国,更不可贪名而让利于他国。至于铸币之争,可以让宝泉局,宝源局各自以七银三铜铸钱,那边铸出式样好,就用那边。”

一锤定音,杨俊民,徐作都没有异议,廷议就如此通过了。

“播州杨应龙屡屡犯边,年初又劫掠贵州,数月后复侵湖广四十八屯,云贵四川湖广官军连战连败。贵州巡抚江东之曾派指挥杨国柱进剿,结果先胜后败,全军覆没,以至于云贵震动。现在四省巡抚,布政司联名上疏,请求朝廷增派援军剿灭此贼!”

林延潮闻言问道:“此事兵部如何议的?”

石星见林延潮问自己心底一凛,此人心胸狭隘,必是借杨应龙之事让我吃一个挂落。

石星道:“兵将不齐,粮饷不备,各省又是各自为战,如何能胜?”

石星满满负气之色,显然是把锅往内阁推。

面对石星的牢骚,林延潮淡淡地道:“大司马何必动气?之前东事未平,朝廷往朝鲜调兵调饷,以大凌,三战击破倭军。眼下倭酋已经乞和,正是调兵西顾,一举平定播州之乱的时候。”

“难,难,难!”石星连道了三个难,“云贵都是山川,大兵难以进山征讨,何况杨应龙又熟知地利……”

礼部尚书于慎行道:“要平定播州之乱,最要紧是人心。当地土蛮混杂,若真要一举荡平,岂非遍地皆担不如以利厚结,区分敌我,再孤而攻之。”

众官员们闻此纷纷称是。

户部尚书杨俊民道:“敢问大宗伯,以利厚结,那么钱从何处来?”

于慎行道:“不必用钱,可以向子奏请罢云贵四川湖广矿税,如此既是厚结人心。”

“难!”

众官员都是摇头,要子停止矿税难如登。

林延潮道:“可以请子召回矿监税使,但由户部工部派官员征收矿税,所得钱粮一半运入内库,一半拨各省巡抚专用,以剿灭杨应龙。”

众官员皆是称是,这不失为一个变通的法子。

“是否可恳请子,于下都如此推行矿税?”这时候杨俊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