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目录

第1418章 开放代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有许多新发展。讲学人可慕名聘请,或书院主持人自讲,还可临时请名人讲演。不同学派可以互相交流、论辩。理学大师亲自复修书院或新创书院,在书院授徒讲学,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为书院树立了威信,扩大了书院的社会影响。

北宋的着名学者多在官学任职,南宋的着名学者大都逐步从官学移足书院。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张栻等都是南宋学术界的名流,又是书院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他们的弟子门人也都是积极创办书院的有名人物,对南宋书院的勃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理学大师在书院讲学,扩大了书院的影响,吸引了大批读书士子慕名奔趋。特别是他们的弟子门人又各创书院,以扩大影响,又促成了书院繁盛的局面,造成了书院空前勃兴之势。而在政治环境逆转、言论生态恶化的情况下,宋代书院的存在意义不可小觑。

书院是独立于官学系统以外的私学系统,没有必要向官方的价值系统投降缴械,这就为思想学问的自由讨论保留了一方净土。尤其是南宋转向以后,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作为政治上的反对派,就是通过书院这个阵地,来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与价值理念。

赵昺认为士人阶层上书言事,关心时事,有一定的进步和积极意义,但是也并非如想象般的那样完美。因为其中确有一些士人拘泥古制而昧于政事,他们有些上书言事,不仅没能触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还尽说些言不及义的老调子。正如史家吕思勉毫不客气地批评所说:“外有强敌的压迫,最主要的事务,就是富国强兵,而宋儒却不能以全力贯注于此。”

他心中此时也有了些谱,当前的祸根,其实与高宗皇帝不无关系。其在内外交困之下,为了减少麻烦和省钱,对兴办官学采取消极态度,对太学生采用高压管制政策,鼓励民间兴办书院。当时也许是无奈之举,但是在赵昺看来其实是玩脱了,放弃了占领舆论阵地,任由各种学说百花齐放,使得主流思想上产生了混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