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面也达到了‘削弱’内廷势力,压制其权力的目的。
当然在御前护军的编制上双方争的最凶,毕竟皇帝手中握着一直亲自掌控的精锐亲军实在让朝臣们不安,虽然他们至今也无法染指军队,但在形式上也要求保留对军队的控制。
赵昺最后做出‘妥协’,御前护军步军下辖一个亲卫旅、一个炮兵旅、一个骑兵旅及两个步兵旅和一个独立的辎重团。总体上由过去的九个旅减少了近一半,将新编的两个骑兵旅扩编成骑兵三、四师,其它几个步兵旅拆分或是编入其它各部。
水军仍保留,编制上要欲以缩减,但是遭到了赵昺的拒绝,而是要求在保留原有战船规模的基础增加一个陆战旅。而编余的各旅则改编成海外远征军,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外贸易冲突,保证大宋的海外利益,打击沿海的海盗。
众臣商议之后,也意识到海外贸易对于大宋财政的重要性,去岁只关税就收入二千万贯,占据了财政总收入的近三成。若是这部分利益受损,将严重影响到各项开支,因此同意从现有的三支水军中抽调部分舰船和编余护军组建海外兵团。
到了最后,众臣发现争了半天,御前护军的实力并没有被削弱多少,反而是水军得到了加强。大家想想算了,皇帝一直把持着枢密院使的职务不肯撒手,军队一样在他控制之下,折腾半天不过是左手倒右手,他们还是难以插手。至于以后,谁知道会怎么样,也许今日之争会给后人留下些东西吧!
虽然没有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完成内廷改制,但是赵昺也没觉的吃多大亏。自己是皇帝,虽然放权给了朝廷一部分,但是只要军队在手,收拾他们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至于自己的子孙们有没有本事保住当下的局面,他也管不了。
但赵昺还是希望以此推动朝廷的正规化和程序化,即便以后出了不肖子孙,也不至于让朝廷瘫痪,依然能够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丢了江山。不过他也知道死后的事情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历朝历代每个开国之君都曾为后代设计了一套祖宗之法,希望江山永固,可结局还不是该亡国,还是亡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