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墓室内器物所剩无几。清理人员发现,在连环翻板之下有两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经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状,这无疑是后来的盗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只要将木梯放入墓道,盗墓者沿梯而入,则如履平地,一切翻板与陷坑、利刃都枉费心机了。由此看来,盗墓者与反盗墓者的智慧较量,着实令人惊叹。
实际上,相比于飞刀弓箭、翻板吊石等刚猛的暗器,沙子无疑是反盗墓被动防御中最出其不意的有效手段。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代。古墓上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这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从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等遗留物考证,盗墓者来自于不同的朝代,最早的盗墓者来自战国时代,最近的来自民国时期。他们都对这座墓穴觊觎已久,想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但却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为,里面的藏品大都保存完好。
其实,并不是这座古墓的防盗措施有多么厉害。在建造方法上这座春秋时期的古墓与其他古墓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其他墓穴砌筑完后都是用土回填,而这座墓穴则是用沙回填的。17米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11米厚的细沙,表层再填土封盖。细沙里放置了一千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这就是它防盗的秘密。
在盗墓者眼里,再坚硬的古墓都不在话下,唯独这座古墓,面对散软的黄沙,就束手无策。这座古墓的防盗构思实在巧妙。一般的思维都是想尽办法用岩石、夯土等坚硬的材料把墓穴建造得坚固。而这座墓穴却一反常规,弃用只有坚硬才坚固的理念,利用细沙的流动性,采用软防御的办法,而且极其成功。
虽然实际中的机关术显然不如传说中那样神奇且令人惊叹,但以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能够设计并制造出如此复杂的机械,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闲话不多扯,再说说我们面前这道巨大的石壁暗门,如果我们不找到控制这石壁的机掣,恐怕想要进入古城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既然这是山谷的尽头,入口就在这附近的话,想必这石壁的机关消息控制,应该是和村民口中所说的那条密语有所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