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喜上眉头 > 喜上眉头最新目录

番外 人间好时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那样的日子。

虽是吵闹费心了些,却充实养生,疯老头子虽不省心,好歹还能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而如今,她再那么干的话,大约是要名声尽失,还要被抓去官府的。

且上一世受的那些累,仿佛还在昨日,上一世她分明也都挺过来了,重活或不重活,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者,这一回生的儿子儿媳根本不如峦儿孝顺,一个是虚伪玩意儿,另个又蠢得叫人发指,便是身边躺着的丈夫,也是个表里不一的货,这些年养了一窝小妾叫她烦心之极——她看似风光,却比上辈子来得还要劳心劳神!

人即便是重活,又哪儿能一眼就看透人心呢?

况且,重活一回,她还是她,脾气性情时而要压不住,也带来了不少麻烦。

倒不如还像上辈子那样轻轻松松地在松鹤堂里打太极呢……

更何况还有个皇后孙女喊她祖母——

那么养生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这么想着,她眼泪流得更凶了。

而后发了疯似得去找张清奇,却听说他早已做了道士,不知去了何处。

她四处找,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只能毫无仪态地跌足大哭。

哭着哭着,忽然有人晃她的手臂。

“老太太,老太太……您醒醒……”

张老太太猛地睁开眼睛,却见是蒋妈妈守在床边。

“您可是做噩梦了?”蒋妈妈拿帕子替她擦着脸上的泪水。

“快,快把老太爷、各房的人都叫过来……还有蓁蓁娴儿她们……叫她们都回来……”老太太仍旧流着泪。

她要好好地点一点……

一个都不能少!

……

宫中,张眉寿才刚醒来。

寝殿里安安静静地,坐在窗边看书的祝又樘听得动静,转过了头来看她。

年过二十的男子俊逸沉稳,眉宇间更添了一份英朗之气。

“陛下怎又不叫人开窗……”她声音朦胧地道:“会伤眼睛的。”

他总是这样,唯恐她睡不安稳一般,早起看书连窗都不让宫人开,却偏还要在寝殿里。

夜里有时召大臣议事,回来得晚了,怕吵醒她,也不让宫人点灯。

“无妨,此处还算光亮。”

他笑着放下书卷朝她走来,坐在床沿边,见她起身,亲自拿了一旁的软底绣鞋替她穿上,才唤了宫人进来伺候洗漱。

帝后二人刚用罢早膳,就有宫人来传了话。

张眉寿当日便回了张家。

她如今虽说是皇后,却处处都比历朝历代的皇后要自在得多。

听闻是自家祖母做了噩梦,她便安慰了一番。

到底也出宫了,离开松鹤堂后,又叫人寻了徐婉兮来张家说话。

二人还像从前那样在愉院里说着新鲜事,听徐婉兮谈到苍鹿,张眉寿不禁有些发愁。

伯安哥虽是成亲晚,如今好歹也有了妻室。

阿鹿倒好,自从眼睛恢复了之后,便没几个人的长相能入得了他的眼睛,这不——去年有个家世好,样貌也好的姑娘被他救下之后,有意以身相许,他却大惊于对方的“恩将仇报”……还特意跟她诉苦来着。

这么下去怎么了得啊……

张眉寿无奈默默叹了口气。

“晚些咱们要不要去灯市逛逛?”徐婉兮笑着提议。

张眉寿想着就要答应下来。

近来她偶有些胸闷,今日出宫前,祝又樘特意嘱咐过,叫她不妨晚些回宫,叫上婉兮伯安他们,一同去外头散散心也是好的。

总归经阿荔略微乔装一番,也没人能认得出来——咳,这些年来,这样的事情她也没少干。

可今日到底是没去成。

她莫名困倦得厉害,在愉院里歇息了一个时辰,便被接回了宫去。

原是阿荔将她不适的消息告知了棉花,棉花又传到了祝又樘耳中。

他早传了太医等着。

明太医含笑离去之后,张眉寿却怔然许久。

原来她是又有了身孕了……

祝又樘看得出极欣喜,更多的却是对她身子的担忧,回头又传了明太医来细问一番还不够,转日又召了谢迁入宫。

谢大人惊愕不已。

女子生孩子的事情,陛下怎么也来问他?

不过……

陛下确实是找对人了。

毕竟他家婉兮生第二时,他也是费尽了心思。

于是,皇帝和大臣在御书房里对此事进行了一番深刻的交谈。

……

八个月后,皇后平安生产。

这次又是一位皇子。

“陛下,不知为何,皇后娘娘哭得厉害……”

守在外面的祝又樘闻言大步走了进去。

看也未看被宫人包好抱起的孩子一眼,他的视线第一刻就找到了躺在床上的张眉寿。

“陛下……”

张眉寿出声喊他,脸色似哭又似笑,催着他:“您快看看……”

祝又樘怔了一瞬,而后似有所感地走向了那个哇哇啼哭的婴儿。

刚出生的婴儿,长相大多相似,可他却一眼看出了不同来。

又忙让宫人将婴儿的腿露了出来。

“陛下,二皇子腿上有一块儿胎记呢。”阿荔在一旁笑着说道:“看着就像祥云一般,一定是大吉之兆呢。”

娘娘看完这胎记就哭了,莫非是觉得这胎记太丑吗?

虽然这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问题,但女子生产后情绪波动大,或许娘娘真是被这胎记丑哭了也说不定呢。

所以她才昧着良心夸这黑溜溜的胎记像祥云。

祝又樘屏息片刻,看向正破涕为笑的张眉寿。

“快别哭了,对眼睛不好……”他出言道,眼眶亦有些泛红。

生下泽儿的时候,确定那不是照儿,蓁蓁暗下曾与他‘庆幸地’说,“还好不是那臭小子,要不然可得愁死人了”。

可隔些时日,又忍不住说“也不知他投去了哪家呢?——那家人怕是要倒霉了。”

“如此也好,反正他总同我埋怨生在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