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军嫂当低调 > 军嫂当低调最新目录

第18章 小铁梅(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到了上初二的那个夏天,队长从公社里领回了五个知青。这五个知青来源不同,有北京的三个,有天津的两个。

队长特别奇怪地问那些知青:“你们咋到俺们这地方上山下乡呢?”

天津那俩知青一张嘴说话,队长就明白了,口音跟他们这里有些像,敢情是从他们这儿出去的。

俩知青是堂姐妹,老家就是他们这里的,准确的说,老家就是他们刘家村的。

一说她们爷爷的名字,队长就知道了,声音里透着惊喜:“哎呀,你们俩是他的孙女啊!你爷爷挺好的?”

徐丽珍是姐姐,笑嘻嘻地回答:“挺好的,还老念叨老家呢!”

徐丽华是妹妹,问队长:“叔,我们没来过老家,您知道老栓爷爷家住哪儿不?我爷爷让我们去看看三爷爷呢!”

队长笑弯了眼睛:“知道,知道。一个村儿的,咋不知道呢?你爷爷跟老栓叔是亲兄弟,你们知道不?”

就这么拉着家常进了村,直奔徐老栓家。还没进门就喊上了:“老栓叔,你看俺给你带回谁来了?”

正是午休的点儿,一大家子正坐在院子里吃西瓜呢,就见队长领了五个年轻人进了门。

徐老栓站起来问:“这是……”

徐丽珍和徐丽华立刻上前,甜甜地喊了一声:“三爷爷!”

一看这俩孩子的穿着打扮,一听这俩孩子的称呼,徐老栓一下子就明白了:“是金柱家的还是银柱家的?”

徐丽珍回答:“三爷爷,我是金柱家的,叫丽珍。丽华是我二叔银柱家的。”

徐老栓哎呦着喊起来,李小能赶紧招呼人坐下:“坐下,坐下,这是到自个儿家了,快吃,可甜了9没吃饭吧?奶奶给你们做饭去啊!队长,你也在这里吃!这仨小子,也别走啊!”

拿着西瓜往人手里塞,一个都没落下。

从北京来的那三个男知青这才算是找到了存在感,瞧这一路上,队长光顾着跟从他们村子里出去的俩女生聊了,都忘了他们可是从北京来的。几个人抵抗不住李小能的热情,一人拿了一块西瓜吃,真甜!走了三里多路的燥热一扫而光。

队长痛快地接过来咬了一口:“还是老栓叔家的日子好,这是从哪里买的啊?俺也买一个去!”

徐老栓生怕家里孩子说出什么不该说的来,急忙回答:“灵灵她老师给的,说是奖励她给学校出板报。”

队长自然是知道学校里有菜地果园的,只是不知道徐灵灵居然还能得到奖励,还是这么实惠的奖励。

夸了徐灵灵几句,这才把几个人的来历说了。

徐老栓就说:“那就让俺家孙女住在俺家,不给队上添麻烦了。”

那三个可都是年轻的大酗子,跟他们住在一起,像什么样?

队长挺高兴,这就是他到徐家来的目的:“成,一会儿我让会计把她们姐俩的行李送来。”

几个知青带的行李不少,队长让会计赶了车,先给拉回来了。

“不用送,家里这么多人呢!二柱三柱,你们俩跟着队长去,把你们侄女的行李拿回来,搁在俺西屋。”

刘香站起来:“那俺去帮着大嫂做饭,好让娘收拾屋子。”

褚桂兰早就跟着李小能做饭去了,刘香和丁徐把孩子交给俩大的,进去忙活去了。

徐灵灵恍然大悟,可不,也该到了上山下乡的时候了。

从队长跟爷爷的聊天内容中她得出结论,这是他们公社接到的第一批知青,因为他们刘家村是个学习先进村,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才接手了第一批知青。据说后面还有呢!

她不觉为自己素未谋面的大爷爷点个赞,你看人家多精明,知道躲不过去,干脆就把俩孙女送回老家,还有人照顾着,多好!

两个姐姐都是刚高中毕业,大学不能考了,工作安排不了,只能上山下乡。好在爷爷托了人,把她们送回老家来,要不然还不知道会被派到哪里去。一看老家条件还挺不错,家里人都挺热情,一颗心算是彻底地放下了。

队长拒绝了在徐家吃饭的好意,带着三个男知青走了,谁家都不富裕,不好意思白吃人家的。见外人走了,徐灵灵溜到厨房,塞给她娘几个鸡蛋。

褚桂兰笑着点点她,知道这小丫头鬼着呢,这是怕被人发现,等人家都走了才拿出来。

等把饭食端上桌子,徐丽珍俩姐妹都愣了,这不是老家吗?不是农村吗?怎么比她们家吃的都好?就那炒鸡蛋,她们的妈可舍不得一下子炒那么多。

还是老家好啊!俩姐妹接过三奶奶递过来的筷子,埋头大吃,早上就没吃饭,饿坏了。

把李小能心疼的,虽然是头一次见面,可这是自家孩子,天生的亲近。

“瞧把孩子给饿的,都吃了啊,不够咱还有呢!自个儿家,不跟奶奶客气啊。”

徐丽珍嘴里塞了馒头,笑眯眯地点头:“嗯。”

接着吃,这炒鸡蛋真香。

目前在徐家,一家子顿顿都能吃白面的是徐老栓家和徐大柱家,都是徐灵灵提供的。至于二叔和三叔家,孩子们吃白面还没问题,大人们就不够了。主要是她忙不过来,她在长个子不错,可架不住家里人越来越多,孩子饭量也跟着长。

又加了这么俩能吃的姐姐,得,徐灵灵觉得吧,她奶奶家也快要加粗粮了。

不过很显然,李小能根本不觉得吃粗粮有啥不好的。棒子面窝头算什么粗粮啊?搁前几年,那个都吃不上!

徐家人聪明,磨白面从来不在一个地方,附近这些村的磨坊轮流去,谁也看不出啥来。副食厂有加工面粉的业务,人家用电磨,快得很,出的面也好,那就换人去。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五个知青就跟着一起出了工。俩女知青归徐家人教,那仨男知青也得有人带。都是没干过农活的,庄稼和草还分不清楚呢。

褚桂兰和刘香一人带着一个侄女,在玉米地里锄草,得手把手地教怎么拿锄头,从来没摸过。不到一个小时,徐丽珍和徐丽华腰也酸了,手也疼了,胳膊也不听使唤了。

“慢慢来,刚开始干活啊,都这样。”褚桂兰很有长辈风范,温声细语地安慰俩孩子。

刘香在旁边笑:“你们俩先歇会儿,就这点儿活,俺们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