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迷失在一六二九 >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目录

七七六 纸上谈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很大度的同意了他的要求,而在亲身跟着短毛军走了一天后,张世泽感觉自己从前对于战争的概念怕是有点偏差。他从没想到统领一支军队居然有那么多讲究——别的不说,在琼镇这边,仅仅一个行军步骤,各种规矩就让张世泽眼界大开。

张世泽这辈子从没亲自带过兵,打过仗,但他的祖先张辅曾经率大军远征过安南,对于大部队的长途行军极有心得。张辅把他的军事经验写在笔记中留给了自家子孙——这也是大明将门世代传承的核心内容。

按照张辅的记录,大部队长途行军其实是最考验将领统率能力的一件事情。各军争道,辎重运输,天气情况,以及士气好坏等等因素,都对会部队进军速度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万人之军出战时,往往前锋走了一天都要宿营休息了,后卫还在原地没出发。若是安排不好,一支军队走着走着便自行溃散掉也不是没发生过。

然而短毛的那几位主要将领似乎并不需要考虑这种问题,他们把所有诸如此类的麻烦统统扔给了一个叫做“参谋部”的组织。而在短毛的参谋部中,总体行军路程被划分到了每一天,每天路程又被分解为若干路段。每一段路,同一时间内能通过多少部队,他们全都精确计算出来,并且记录在纸面上。

在短毛这边,行军并不依赖军卒的士气或是将领的鼓动能力,而是变成了一连串很机械,很枯燥的数字。包括哪支部队何时出发,何时宿营,走哪条路,每天行军距离多少,甚至连每一名士兵之间的距离,全都被加入考量范畴中,并通过复杂的计算,汇集成一份份计划。最终,全军便是按照这些计划在行动。

张世泽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勋贵子弟平时内部聚会,谈论起军事来,他总是能说得头头是道,可谓理论专家。但在别人恭维他的时候,他总是以赵括自嘲,说这辈子也就是个纸上谈兵的料子了。

自从长平以后,纸上谈兵和书生掌军一样,历来是被作为笑话看待的。然而张世泽这一回所看到的,当今大明最强之军琼海镇,竟然真是依赖大量的文牍和数字在操控着他们的军队,而且还做得很好。

张世泽开始恍然觉得自己这么些年,坐在书斋里看的那些祖先笔记,兵法战策,似乎并非全然无用。打仗好像并不是边军中那些一个大字不识,靠着砍人脑袋爬上来的老军头们所言:只要胆子大,力气大,敢打敢冲,外加运气好一些便能赢的事情。

至少这一回,在胆子和力气都更大,更善于砍人脑袋的鞑子军冲到京师城下后,那些总是在他们勋贵子弟面前卖老资格的边军丘八们全都缩起了脖子。连牛皮都不敢吹了。反而是眼前这些文质彬彬,总在纸上写写画画的琼海军参谋们,口气中谈论起来,却将那些鞑子军看得好象死人一样——哪怕双方兵力有将近十倍的差距,对他们而言似乎根本不算什么。

他们只需要一板一眼的在纸面上制定出作战计划,然后交给部队去实施就可以了。他们纸面推演中消灭了敌人,实战中也一定能做到——那些参谋们当真是如此的自信。

英国公府的第九代传人,小公爷张世泽的眼前,仿佛被推开了一扇全新大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