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北唐天下 > 北唐天下最新目录

第30章 改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多大的压力,压力源主要还是三万正兵,尤其是六千骑军。

在太原、幽州,李思钰可以以战养战,在辽东自己地盘,他只能自己养着。

李思钰不但对军方进行革制,同样对政务也进行了革制,应该不算革制,他之前已经零零碎碎进行了,就是“选举制”和“任命制”。

低级官吏就让百姓自行选举,中高级官吏本来李思钰也是想要他们自行选出,可是后来梁书生来找他,说这样可不行,若都用选举,读书人怎么办?

李思钰思量许久,同意了梁书生的意见,以考试选拔出可用的管理人,再让这些人进行举手表决政务的实施。

李思钰不打算太多过问政务,觉得插手太多政务不是件好事,可也防着这些文人过度打压武人,亦或是结党营私,于是就在政务官场上设立了一个监察院,一个与政务院平行的部门。大唐不是没有这些,只是大唐宰相地位要远远高于监察部门,李思钰只不过把监察院职权放大了。

同时又强制政务院,任何人(除了特殊签令)都要纳税,哪怕李思钰本人也要纳税;军费必须占税收的两成,且不得以任何借口消减,获得军功的将士,任何官吏不得侮辱立功将士,有见官不拜权利。

李思钰对军政改制都是比较粗糙的,但他现在也没太好的法子,只能走走看看,发现哪些需要改进的改进,需要丢弃的丢弃,这些都是以后要考虑的。

李思钰这种改制,尤其是税收两成为军费的规定,在这个时候是最要命的,本就缺钱缺粮的李思钰不得不死死勒紧裤腰带。

李思钰的改制并未引起辽东军上层多大的震动,军方军将大多是李思钰以前的嫡系,政务方面更是丝毫波澜都未起来,现今天下的军阀无不是军政一把抓,也只有李思钰这个对政治不敏感的家伙才会彻底放权,让那些书生们和乡民老头自己去弄。当然了,李思钰并不是不管不问政务院,若政务院胡来,他是有资格罢免他们的权利的,只不过为了自我约束,李思钰自己在自己脖子上套了个枷锁,限定了插手政务院的权利。

都说富不过三代,李思钰尚未有子女,以后他能不能平安活到老尚未知,但还是考虑到后来之事,哪怕他无子无女,哪怕自己早早夭折,他也要限制继承辽东军的继任者。

李思钰相信榜样的力量,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大唐和大明,大唐灭亡可以说自己把自己干掉了,若不是李世民起了个坏头,大唐皇家何会有如此多的龌龊事?大明自朱棣建都北京后,“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在大明朱家子嗣心里立了一道丰碑,自大明亡国,朱家子孙无论多么荒唐和昏庸,都未低头过,尽管这说不准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朱家子孙的确对得起国家社稷。

李思钰现在算是新辽东军的开创者,有些规矩他必须立起来。李思钰很相信一句话:即使你是神,也要对这个世界谨慎和畏惧。

力量是把双刃剑,能伤敌,同样也能割伤自己,武人如此,文臣同样如此,每个人头上都应该有个枷锁。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总是要有畏惧才好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