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通州来的鬼子很远就看到了远在窑顶的自己人,这里并不是事先约定的会面地点,也可能是友邻部队的接应部队,本来通州的鬼子对这次行动是最不上心的,看到了友邻部队的出现,就更放松了警惕,非常顺利地就进入了程志远给他们设计的伏击圈。陈新在望远镜里,一眼就看见了鬼子的电台,摇椅晃的天线太显眼了,陈新马上意识到,要首先打掉对方的电台,以免他们和周围的鬼子取得联系。现在几股鬼子的行军速度都很慢,而且这里离小野的军营很远,估计枪声很难传到。如果打掉鬼子的电台,那么这场伏击战,小野就得等到事后才能察觉了。
陈新跟张排长商量,能否用重机枪首发,率先干掉鬼子的电台,张排长目测了一下,说没有问题,这个由他来负责,非常简单。等鬼子慢慢地进入了伏击范围,张排长操作重机枪,一个点射,背电台的鬼子应声倒地。于是枪声大作,重机枪和轻机枪在几个不同的方位,同时向窑沟里的鬼子开火。本来很高兴的鬼子,被突然打懵了,都迅速地趴在地上,这里的地形对鬼子来说简直就是灾难,这里不是天然地形,而是经过窑工挖掘造成的人工地形,表面几乎都被铲平了,找不到任何隐蔽物。
从上往下射击,敌人趴在地上一点隐蔽的效果也没有,张排长操作一挺机枪,连续击发,专找人多的地方,时而打出一条直线,时而打出Z字形,有时候还很搞笑的用子弹在人堆里画出一个椭圆,重机枪子弹个大,射速极快,打在鬼子身上,就是一个碗口大的洞,血肉横飞,中弹的鬼子绝无生理。鬼子试图依靠阵型反击,但是步枪的射程有限,够不到重机枪,鞭长莫及啊。
躺着也是死,不如向外突围,还可能有活路,于是鬼子开始成群结队的向来的放向突围,看鬼子要跑了,隐蔽在山腰的步枪手开始射击,机关枪也没闲着,这时张排长已经把枪交给了自己的战士,并观察其它枪手射击的效果和不足,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训练队伍的机会,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这次实战找到自己的不足,取得进步。他觉得鬼子的命运已经没法改变了,这简直已经演变成一场屠杀。不过即使再怎么着,总是有人会死里逃生,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总是有人能活下来,在机枪和步枪织成的密集火力网中,还是有几个鬼子逃脱了。
程志远没时间打扫战场,还有很多鬼子他需要应付,而且一个比一个猛,他让亮子赶紧清点自己的人数,他们消灭了一个中队的鬼子,自己只有2人轻伤。没办法,不是我有意偏袒,确实是实力所在。回想150年前,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蒙古骑兵在北京东郊八里桥大战,联军出动了8000士兵,武器是大炮、马克沁机枪和快枪,而精锐的蒙古骑兵使用的弓箭和腰刀,他们的冲锋在联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勇气可歌可泣,但是结果却不能改变。最终蒙古骑兵死伤过半,而联军只有6人阵亡,这就是战争。没有谁会得到偏爱,胜利的一方总是有足够的理由。老天爷曾经眷顾蒙古骑兵,他们的祖先曾征服了整个亚欧大陆,但是在新式武器的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战败撤退。
在伏击战还没有结束,程志远就已经和陈新开始商量下一个目标,他现在被眼前的轻松胜利陶醉了,大局已定,赶紧进入下一步的战略。他们把目标放在了北面而来的东台鬼子,这个时候,东台的鬼子已经到海安,正在向柴湾方向移动,程志远不能再犹豫,在龙潭口鬼子被消灭后,他指挥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柴湾运动,希望在鬼子到达前,完成伏击准备。他知道很多鬼子还没有死,只是受了伤,但是他顾不得那么多了,南下的鬼子有2个中队,有重武器,不能轻视,必须带上所有的人,全力以赴。
程志远虽然一刻也没有耽搁,但还是没有机会给南下的鬼子准备好伏击圈,等他的人到了柴湾,鬼子也到了,双方隔着一条公路打了个照面,立刻开始对攻起来。阵地对攻不是程志远擅长的,他没有经验,但是他并不担心,从武器装备上看,他不输于鬼子,现在鬼子有的他有,鬼子没有的他也有。但是在军事素质上,他的部队还是差一大截。两个阵地离的远,步枪的射程有限,只是勉强够得上,双方主要是依靠重机枪来压制对方的火力,重机枪程志远有3挺,从鬼子的阵地上看去,应该有2个重机枪火力点,程志远占优,但是这种优势只保持了一会,程志远的一个重机枪手就中弹了,而程志远的机枪排并没有压制住敌人的火力。显然他们不是敌人枪手的对手,这样下去,另外几个机枪手早晚也得中枪。
程志远很是着急,比他更着急的则是张排长,培养一个人不容易,就这么轻易没了,真窝火。当时他正在指挥迫击炮手瞄准,拔掉鬼子的火力点,迫击炮是最好的武器。张排长让自己的炮手有机会训练下,他看着他们瞄准,然后再检查是否准确,可能是炮手压力太大,几次都没能瞄上正确的着弹点,张排长还在指导中,他的机枪手就中弹了。这下他可急了,把迫击炮手扒拉到一边,自己亲自动手,目测,定位,瞄准,装弹,砰的一声,迫击炮冒出一股白烟,对方阵地上一声巨响,一个鬼子的机枪和枪手同时被气浪掀了起来,在半空中打了个转,然后抛出10几米之外。同样的流程张排长又重复了一遍,那边阵地上的另一挺机枪和它的枪手也重复了一遍刚才的空中动作,两个火力点就这样彻底哑巴了。
南下的鬼子本来就很重视这次活动,跨战区调度,说明这里的敌人不同一般。此前小野给他们的通报是,这里主要的武装都是游击队,没有正规部队,他们不是很相信,对付个把游击队,不用这么大张旗鼓的,肯定敌人是有实力的,小野也许是希望他们不用害怕才这么说。为此他们带了2挺重机枪,以防不测。等他们在柴湾和程志远接上火后,发现程志远也有重机枪,鬼子还暗自庆幸,他们提前的准备是靠谱的,游击队,哪里有重机枪装备的游击队啊?这肯定是新四军在这一带活动的正规部队,从配置上看,应该是某一个团级编制。在与程志远对攻的时候,他们向小野发了电报,告诉小野他们遭到了正规部队的攻击,估计是一个团,有重机枪。根据此前的规划,他们要在这里和抗匪纠缠,然后让附近的友邻部队快速过来,实施反包围。
小野收到电报的时候,已经快到花园口了,他还没有发现一个人呢。他知道那边已经打起来了,但是他不信,这里的游击队怎么可能有重机枪呢,南下攻击部队的情报不会有错的,这让他很是费解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