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急需从通州路过,可前面的车堵住了去路,于是要求尽快清除道路。这年头,啥时候都有厉害和不厉害的,这次通州车站遇到了厉害的主,不得不赶紧调运车头,把前面的车移开。按正理,换个车头拉住,一切都过去了,可偏偏堵车的又是个不厉害的主,通州车站不愿意借紧缺的车头给他们用,战火连天的,谁知道哪个年月才能回来啊。于是就用新车头把堵路的车厢给移到了另外一条备用铁轨上,这样后面的车就能经过了。
折腾了4个多小时,后面的车终于可以进站路过了。马上,车站上就有2列装满武器弹药的火车,而这正是程志远搞爆破求之不得的。藏在后面车上的手榴弹兄弟早等的不耐烦了。车一进站,就开始四处张望,寻找最合适的爆炸点,另外一大截货车就停前面,估计猪脑子也能判断,就它了。
一声巨响之后,就是声声巨响,手榴弹首先被引爆,然后是土炸药,然后是整列火车,然后是旁边的整列火车,然后,车站上堆积的物资也来凑热闹,虽然前后也就不到几秒钟,大概也就这个顺序,巨大的气浪和冲击波,把附近的建筑一扫而光。不过还没完,被炸飞的弹药可不老实,落到哪里就发生爆炸,远处的仓库都没能幸免,爆炸连连,火光冲天,吞没了车站上的一切。
不到半天,亮子的心情就从底下窜到了天上,这种效果,即使陈新都想象不到,也只有亮子看见了,才敢相信。大喜过望,也不管白天黑夜了,更没时间吃东西,亮子得赶紧往回赶,把这个天大的消息告诉程志远,他真的很担心,如果回去晚了,怕记不住那壮丽的景观,跟梦里一样。
通州车站爆炸的消息,程志远很快就知道了,不过派遣军司令部得到消息的时间更早,等他们赶到现场时,同样被惊呆了,派遣军司令部派出了最精干的调查部队,但是可供调查的线索太少了,能燃烧的都已经成了灰烬,不能燃烧的也都严重扭曲变形,他们能准确地找到爆点位置,但却很难找到真正的原因,正如他们给司令部的报告中写的那样,有上百种可能,都会使车上的炸药发生爆炸,并引起连锁反应。现在被程志远袭击,这是一百种可能中的一种,程志远的运气可以去摸奖了。
鬼子的报告同时介绍了程志远这次行动的成果,车站和仓库完全毁坏,铁路和路基亦遭到彻底破坏,损失物资巨大,具体数目待查,200多名士兵伤亡和失踪。并强调加强铁路运输和物资仓储的安全大检查,保证不再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显然,调查组已经把事故定义为安全事故,程志远又逃过了一劫。
不过这些程志远都不知道,他没机会看到这份调查报告,也不相信一千斤土炸药能有如此威力,他更觉得是亮子一相情愿而已,又不是没见过土炸药的本事。无论亮子怎么解释,程志远就是憨笑而不答,陈新和张排长是见过世面的,自然不会和亮子去计较,亮子形容的那种大爆炸至少需要100万斤土炸药,除非火车上拉的大部分是炸药,而且还得至少有2列火车,这怎么可能呢?
不过还是要小心,不知道鬼子的具体反映,行动之后,就得蛰伏一段时间,看看动静,可不能再让鬼子知道,是程志远添的麻烦。不过程志远还是非常高兴,自从陈新给他讲了所谓的大局,他越来越觉得,今天做的事情更有价值,而此前仅仅为了保卫家乡父老,发展自己武装的抗日行动,未免有点小家子气。程志远一度希望能和组织上取得联系,他更希望能从组织上得到他们这些行动的实际效果,这里的消息太闭塞了。程志远想组织,组织更想他们,不过是怀念。军分区在扫荡开始的时候,就转移了。九团的转移目的地是苏北盐城一带。但最终,他们没有到目的地,最终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军部曾经询问过叶司令,得到的结果是,没有见到这支部队,他们也曾接应过,但是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军部知道,雉水一带打的最热闹的就是程志远的九团,自然鬼子也重兵应付,现在的九团肯定凶多吉少。局势稍微稳定后,军部也曾经派人到雉水地区来寻找,但那时候程志远的人都隐蔽了,连鬼子天天来都找不到,何况军部的人呢?确实在雉水根据地,连个人影都没看到。军部只能认定,九团在鬼子的大扫荡中,已经全体壮烈。伏击本田和通州车站爆炸的事情,军部也不知道,此前可以透露鬼子内部消息的地下组织,在这次大扫荡中,也被鬼子给破坏了。
程志远等了很久,鬼子也没来回访,程志远白送了那么多礼物,真是没礼貌啊!程志远也不知道鬼子在想啥,季老板估计也不可能给他更多的信息,程志远心里没底,又过了段时间,还是没动静,程志远决定让亮子出去看看,不过一定要小心。亮子带上2个人出发,很快就回来了,铁路已经安静了,等了一天,连一辆火车也没过来,陈新判断,鬼子已经废弃了这里的铁路线,改走其它运输线了,1千斤土炸药不可能产生如此效果的,陈新开始相信亮子说的话,也许真的发生了大爆炸,他们中彩了。
陈新一刻都没有迟疑,把他的猜测告诉程志远,程志远高兴之极,要知道,切断敌人从江南进入苏中苏北的运输通道,哪怕只有半个月,都会对苏浙乃至中国的抗日战局产生战略性影响,这是陈新告诉他的,他怎能不高兴呢!程志远问陈新,蛙跳行动下一步的落脚点在哪里,陈新自己也没想好,可能是此前的运气太好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一处地方,那才是苏中军民的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