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战略反击的序幕。
但是,在苏中战场上,敌人仍有很大优势,凭借其占据的城镇和交通线,加紧进行“清剿”。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令整编第49师师长王铁汉集中8个团的兵力,由东台准备进袭我位于大丰县大桥镇地区的扫荡。苏中军区党委和纵队首长决定采取敌进我进、先进于敌后的方针,抢在敌人大举进犯之前。向敌后进袭,粉碎敌人的阴谋。程志远奉命率部全体人员挺进南通地区进攻。此时,程志远的新一团升级改编为一个独立旅,下辖4个团,一团团长亮子,二团团长二黑,三团和四团团长分别由程志远和陈新兼任。
7月初,程志远率部隐蔽南下,队伍沿着黄海边夜行晓宿,向东南疾进,经过4个夜间强行军,一路上绕过敌人的道道封锁,行程150余公里。7月5日进入如东县境内的南坎、兵房和大同镇一线隐蔽集结。
第三天的午夜,亮子率一团主攻三余镇。在大雨倾盆下发起进攻。亮子居然把82迫击炮打出平射的水平(这也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创举),一连摧毁数座碉堡,迫使敌人失去抵抗力,只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攻克了三余镇。俘获敌保安大队长副队长以下200多人,缴获轻机枪10余挺。长短枪200余支。
此时,敌整编49师师长王铁汉率领102旅、105旅、26旅共8个团的兵力,于7月8日到达大桥地区扫荡时,发现第11纵队主力已经南下第九分区。此时,李默庵又接到南线告急的电报,便调集102旅、105旅,由师长王铁汉率领,于7月12日奔李堡栟茶线和掘港马塘线,企图围堵我南下部队。同时又令79旅抢先堵住角斜场东北10公里之牡丹头和栟茶东10公里的小洋口,又以一个加强营坚守丰利镇东北15公里,位于范公堤的王家潭,企图截断程志远北返道路。并派出部分兵力实施尾追。
范公堤是防海潮的一条大堤,始建于北宋时。据说是采纳了当时西溪盐官范仲淹的建议修筑的,因此称之为范公堤。堤坝又高又宽,堤身全是黏土,堤外是一望无际的海滩,堤内是一片平坦的农田,河渠纵横交错,路窄桥小,大炮、汽车等辎重都难通过。这时主要通道都被敌军控制了。李默庵就是想控制长沙以北到小洋口这一段的范公堤,居高临下,两路合击,将31旅主力围困并歼灭在海滩上。
从长沙出发时,程志远就派人给区党委和军区拍了电报,要求他们派部队先敌之前占领小洋口和角斜场。谁知他们抵近小洋口时,军区派出的接应部队没及时赶到,相反,敌79旅已抢先半天进入了小洋口一带。而这个情况,程志远并不知道,结果,独立旅先头部队一上堤,就突遭敌人的炮火袭击。旅侦察科长刘大官带了几个人到前面去了解情况,没走多远,也被敌前哨部队撵了回来。程志远闻讯后,亲自赶到前头,躲在一棵老槐树后进行观察,举起望远镜一看,大吃一惊:西、南、北三面全是敌兵,黑压压的一片,过不了多久,敌后续部队就会开过来。
局势远比想像的严重得多!
程志远和陈新立即召集各团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大家提出了三种行动方案。一是按原路返回。这样虽可摆脱敌人,但仍甩不掉后面的尾随之敌,有被敌人压向启东、海门三角地带的危险;一是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但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这样行动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可能;一是程志远和陈新的主张,即派一支精干部队,抢先夺取小洋口,掩护主力沿海滩向西北急进,直奔琼港。最后,大家经过反复的分析、对比,选择了后一个方案。
这支精干的部队派谁去呢?陈新叫上2团团长二黑,说:
“你率1个加强营,迎着敌人正面打过去,控制堤面,顶住压过来的敌军。”
时间紧迫,二黑二话没说,领着3营没有火力掩护,就冲上范公堤,勇猛地向敌人压过去,这下把敌兵全部吸引过去。敌军指挥官立即判断:
“共军主力上去了!”
敌军立即集中轻重火器疯狂地扫射。
枪弹带着刺耳的唿啸声,在战士们耳边、头顶飞过。3营战士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迎着密集的弹雨,端着刺刀在滚滚浓烟中,向敌兵猛扑过去。他们歼灭了小洋口守敌两个连,用鲜血和牺牲死死地“缠”住数倍于己的敌军主力,为主力突围争取着时间。
就在3营和敌人激战时,主力做好了突围的准备。但是,如何走呢?从小洋口到琼港,通常是沿着范公堤走,这要绕一个大弯子,得用两天的行程,并且须经过角斜场,而角斜场已被敌占领。程志远说:
“走这条路,不仅时间上不允许,而且随时有被敌夹击的危险。有没有其它一条直插琼港的路线呢?”
陈新说:“从地图上看是有的,但要过三个大海汊,过去我们虽然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但谁都没走过这条路线。”
正在众人焦急时,侦察科的跑来报告说:
“在海边一间破草棚里找到一位老渔民。”
程志远立即派人把这位老人请来。这老汉看上去约50多岁,十分忠厚朴实。经过交谈,知道他是饱经风霜的受苦人。
“老人家,从这里能不能通过海汊直插琼港?”程志远问老人。
“能,最近我就走过一趟,我可以为大军带路!”
但他又提醒说:“海汊里淤泥很深,部队要散开走,快步走,而且一定要赶在海水涨潮之前通过。”
“海潮来一次要多久?”
“得十一二个时辰。”
这时海水正涨潮,侦察科去海汊边试探了一下,水有一人多深。结果,前方在激战,他们只能在堤下等着,一直等到下午8时多,才开始退潮。部队出发时天早就黑了,幸好天公作美,雨住云散,使人精神为之一爽。于是,近万人马借着朦胧的月光,由老渔民带路,在海滩的淤泥里开始了突围。淤泥地又软又粘,像稠粥一般,一踏进去,就难拔出腿来,使劲挣,反而越陷越深。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立即躺倒,翻滚着过去,才能化险为夷。突围是在三面强敌,一面靠海的危情下进行的,稍有延误,拂晓前过不了海汊子,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没有一个人甘当落后,近万人汇成了一条巨大的铁流,默默地、急速地向前滚动。粗重的喘气声,低沉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