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二十一章 淮海大战——人间炼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全军覆没,这意味着淮海战役共党已经稳操胜券,剩下的包围圈中杜聿明的两个兵团,解决他们也就是个时间的问题。这个时候,共党已经不着急了,他们有时间来慢慢料理杜聿明集团。

从全国范围看,东北林biao的百万大军已经结束休整挥师入关,平津战役正在进行中,傅作义的50万军队面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处境相当不妙。西北的胡宗南被压缩到关中地区,而华北战场上阎锡山所部正在被围攻。

国民党的处境和杜聿明的处境很相似,就是个时间问题。

这个时候,华野和中野没必要强攻杜聿明,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再说如果打的急了,蒋介石孤注一掷把傅作义的部队运过来跟你拼命,倒破坏了平津战役的部署。为配合平津战役,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野和中野,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共军不打了,可杜聿明想打,准确说是蒋介石想打。黄维兵团被歼灭后的第四天,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实行突围。可这时候,老天不让他们打了。就在杜聿明命令破坏重武器,丢弃辎重车辆准备拼命的时候,天降大雪,一直下了半个月才停。这场雪把杜聿明集团想鱼死网破的一点冲动给下没了。

于是,几十万人就在天寒地冻的河南平原上,开始了地狱之旅。

部队从徐州撤出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礼拜左右的补给,这时早已吃干用尽,妄图从地面获得补给那是做梦,唯一的希望就是天空。蒋介石调集了所有能调集的空中力量进行空援,国民党军方的运输机和“中国”、“中央”两个公司的民航机,几乎全部出动了。空投飞机每天达到120架次。

但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据当时负责空投事宜的原国民党徐州前进指挥所副总参谋长文强回忆,就算按空投一日最大量计算,也只够10万人一天所需,仍有20多w人没有吃的。平均分配给30多万人吃,每天分配下去,只能吃一次稀饭,一天吃不到一顿干饭。况且包围圈中还有10几万从海州和徐州逃难而来的民众,他们不在编制之内,因此一点口粮也没有。这些人处境是最可怜的。

文强是个身世奇特的人,他的一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文强是文天祥的23世孙,他的姑母文七妹就是中共领袖毛泽东的母亲,他本人是毛泽东的亲表弟,和林biao是黄埔的同班同学,其早年就加入共党,并担任过红一师师长兼政委这样的党内重要职务。后来他又成为国民党军统大特务,是军统大老板戴笠手下的干将之一,后来又脱离军统进入军界,曾任长沙绥靖公署第一处中将处长、办公厅主任。他在淮海战役时的官衔是徐州前进指挥所副总参谋长。

这是一个与国共两党渊源都很深的人。你一定会好奇他为什么脱离共党进入国民党,容我慢慢道来。文强和那些投机分子不同,那当年也是坚定不移的加入共党干革命。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随后在黄埔军校搞“清党”,要求“跨党党员”只保留一个党籍。人家文强也是坚定不移的选择共党。在危险而艰苦的岁月里,也为共党做了不少事。他要不是后来遇到的那件事,也许最后会成为中共的高级领导人之一。

可是,一个人的命运太难说了,阴差阳错间命运这双看不见的手就把文强扳到了国民党阵营里。从此在那边干的风生水起,最后做了共党的高级战俘,关了26年,直到1975年才在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中释放。

包围圈中那些形形色色凄惨无比又光怪陆离的事我放一放再说,我先说说文强的故事。不仅是因为他经历奇特,而且包围圈中那些事也将参照他的回忆录写就。

上面说过文强早年就加入共党,而且后来担任共党的重要职务。那他是怎么跑到国民党阵营中去的呢?这要从共党内一个着名的叛徒说起。

1931年4月,长期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叛变。这个人的叛变对当时共党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他是共党情报部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知道太多机密。他被捕后要求把他送到南京,要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保证三天内将中共中央一网打尽。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个情报敲被中共潜伏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的地下党钱壮飞截获,他立刻把这个情报送到周恩来手里,情况紧急,周恩来立刻指挥上海的中共组织立刻转移,主要领导人搬家的搬家逃亡的逃亡,并切断了所有对外联络关系,废止旧的联络方式,安排好一切后秘密返回中央苏区。

文强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呢?说起来还是跟叛徒有关。在1930年底,文强被派任川东特委书记,管辖23个县。这在当时中共内是个相当高的职务。文强的悲剧从这个时候开始了。1936年6月,他被叛徒出卖,在重庆被捕了,后来经过党内特工人员营救逃脱。后来找到组织,向时任四川省委代理书记的罗世文如实汇报了整个被捕和出逃经过。可是,罗世文不大相信他的说辞。罗刚从中央回来,正满腔热情地开始执行王明“左”倾路线,他觉得文强暴露了四县游击区的情况,于是大笔一挥给予文强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文强一气之下,与时任省委妇女部长的妻子周敦琬一道出川,决定到上海去找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申诉。

事儿就是这么凑巧,此时周恩来已经返回苏区,而上海整个党组织也断了联系,文强根据以前的联络方式根本联络不上。这么一来,他们夫妇俩原想找申诉的出川行动,却成了事实上的脱党。与此同时,四川省委也开除了他们的党籍。这样文强就结束了他的共产党生涯。

文强郁闷不堪,不得已返回湖南老家。为了生计他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老师。后来又拿起笔写起了文章,最后干起了记者。他本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干下了去,可是他的文章又给他惹了祸。1935年文强在《湖南建设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了湖南省主席何键媚日无耻,使湖南人蒙羞,何键看后大发雷霆,派人查封了报纸,并要抓文强法办。文强只好又跑了,这时候他遇到了黄埔同学廖宗泽,这次文强的人生道路彻底改变了。

廖宗泽已脱离共党并加入国民政府军统局,他闻得文强有难,便邀请文强来这边干,并帮文强引见了戴笠戴老板,随后,文强在戴笠的劝说下加入了军统,同时加入国民党。文强精明强干,很快在军统干的风生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