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二十一章 淮海大战——人间炼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场仗还有一点获胜的机会,这些将领们(除去真正的“党国”蛀虫)还会把兴趣放到冰天雪地里的苦中作乐上吗?这些人感觉已经毫无希望,陷入绝境了才会如此。但是,我想把一支当时共C党的军队放在同样的处境下,他们的表现应该会截然不同。所以,我并不想为他们的自暴自弃开脱。

包围圈里的局势每况愈下,可高级将领们却每日饮酒跳舞作乐。在地下掩体里,没有沙发,就把汽车坐垫搬来当沙发,把军乐队找来奏乐,那些军官将领带着他们的“临时太太”在这里唱歌跳舞,喝酒狂欢,倒像是在南京过圣诞节一样,哪有一点大难临头的意思。

从徐州跟来的这些老百姓是包围圈中处境最可怜的阶层。他们不属于部队编制,所以也得不到空投来的粮食。其中有不少是女学生和妇女,她们为了得到一点点生存下去的粮食,被迫给这些有权势的军官们作了临时太太。在空投场的周围田地上是一个个挖出的洞穴,上面用降落伞张开搭成简易帐篷。这里就成国民党军官和他们的临时太太们的作乐之地。冰天雪地中,这一个个帐篷远远望去好像一朵朵白色的蘑菇,可里面却是逼良为娼的淫窟所在。

在这个包围圈中,弱肉强食的食物链法则体现的如此鲜明。有权有势的军官可以弄来大批空投物资,然后在黑市里卖。在这个由降落伞搭成的黑市里,几乎一切日用品,以及手表、戒指、手枪、银元、衣服和柴米等物,都可交换,绵延二三百米,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市集。刚开始一个银元可买到4斤馒头或一包烟,以后空投越来越难,大饼卖4个银元一个,香烟卖两个银元一支,一只金戒指只可换到一块大饼和两块麦皮饼。那些能搞到大饼罐头之类空投品的军官,乘机信口开河地去换取人家贵重之物。

市场的旁边则搭了一座戏台。用十几个弹药箱拼接而成,上面用降落伞撑起帐篷。各级指挥官携带女人,经常来这里寻欢作乐。帐篷里高朋满座,打情骂俏,如同舞厅夜总会一样热闹。

最惨的是处于食物链底层的难民们,那些长相、学识较好的女人一律成为军官们的“女秘书”“女护士”,出卖身体尊严换来一点充饥的粮食。而其他无可利用的人,就只能在冰天雪地里冻饿而死。包围圈里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

听说包围圈东南角解放军控制的青龙集阵地上,准许难民来往。总部办公厅主任郭一予和总部政务处处长左偕康以为有空子可钻,想借此逃脱。他们将包围圈中国民党机关职员及由徐州海州撤退的军官眷属等,组成一个名为“难民还乡团”的大队伍,用白布做了一面旗子,上书“难民还乡团”字样,想这样就可以由解放军封锁线混过去。杜聿明觉得,非战斗人员走一个少一个,于是听任这两人去办。可是当这支“难民还乡团”刚刚通过李弥兵团防守线继续向前走的时候,解放军发现这群人中混杂国民党高级将领,于是开火了。国民党这边又惟恐泄露包围圈中的军事秘密,于是也就一阵乱枪扫射,企图灭口。双方枪口下,难民团死伤无数。

邱清泉每天喝的酩酊大醉,杜聿明已抱了沉船已沉之心。这群人无论是狂欢还是苦难,都不长久了。

虽然陈官庄包围圈里形如地狱,但是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毕竟只围了40多天,相比起东北战场的围困长春,一围就是几个月那种惨绝人寰的场景来说,这几十万人的生命已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更幸运的是,双方并没有拼尽全力殊死搏杀,这又保全了多少性命!试想要是邱李兵团真的全力以赴跟共军拼了命,那会死多少人?相对于碾庄之战,双堆集之战,是的,陈官庄之战太乏味太憋闷,远远没有前者来的壮烈,精彩。但是这是从我们这些历史看客的出发点而言。从人的生命的角度出发,我更愿意看到这种结局。那场战争,无论双方将领们谋略多精彩,战役多经典,战况多激烈,部队多勇猛,我都觉得是一场大悲剧。希望中国人以后永远也不打中国人。(除非领土被分裂)

文强在他最后一篇战地日记中写道:“士兵为饥寒所迫竟有少数逃入敌阵者,若再连续三五日,降雪而空投不能接济,则三军祸生肘腋,非战之罪乃天亡我军矣。”

是的,陈官庄那场大雪确实阻碍了国军的攻势,摧残了国军的战力,但这又何尝不是老天要阻止双方继续打下去意涵呢?

邱清泉是抱定了必死之心,这个德国陆大毕业,文武双全,狂傲不羁的人,已经决定要为自己效忠的人抵抗到底,决不妥协。当陈毅的劝降信送到包围圈中时,杜聿明召集众将领开会,信从每一个人手中依次传下去,大家都默不作声,信到了邱清泉手里,他定定的看着杜聿明,然后把信撕成碎片,丢进火炉。

杜聿明未必有必死之心,但他也决定与大军共进退。当蒋介石想要接他回南京治病时,他回复道:生身有痼疾,但是不忍心抛弃数十万将士只身撤走,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可是他的校长此刻已经陷入政治动荡之中。淮海战场的惨败,使他在党内威信降到最低点。桂系乘机联名敦促他下野。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他说:“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指望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虽然准备下野,但蒋仍把嫡系部队牢牢抓在手中。他命令杜聿明准备突围。

蒋介石批准的突围时间是1949年1月9日晚上。文强回忆,1月9日夜间突围开始时,包围圈中到处是给解放军发联络信号的火光,这才知道包围圈中布满了解放军的地下工作人员。解放军知道他们要突围了,在8日拂晓到9日下午4点左右,发动了全面总攻。李弥兵团一攻就垮了。邱清泉的第五军还能支持一下,其他各军还能支持多久,谁也没有把握。邱清泉丢下杜聿明的指挥部不管,自己跑到第五军军部,杜聿明为了安全起见,也到了第五军军部。

在第五军军部,杜聿明升文强为总参谋长,把指挥部交给了他。文强只好临危受命,找了一个空地上的冰窖作为“徐州剿总”的临时指挥部,各处都打来救援电话,要求增援,可是哪有什么队伍可供调动增援。文强只好命令各处死守。

解放军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向陈官庄轰击,包围圈中到处都是枪炮声和火光。至午夜12点,国军抵抗已经微弱,大势已去,杜聿明决定带着指挥部全体成员突围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大家各安天命,各自逃命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