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夺鼎1617 > 夺鼎1617最新目录

第七百八十四章 佛郎机对小男孩(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即将投放市场的新宠。

“一块银元,按照制造规范,内中银子的成色都是在九九八以上。所以,一块银元便是相当于一两库平十足纹银使用。”

库平十足纹银,也就是纯银了。这点,朱聿键还是很清楚的。而且,对于银元的市场接受程度,他在凤阳高墙里可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同样是给看守太监们送礼,一百块银元和一百两银子送上去的脸色那是有很大差异的。

差异嘛,便是在于兑换环节。

“一块银元,兑换一两库平十足纹银。”

这个兑换比例,登时让隆武皇帝以下的所有文官太监们倒吸一口冷气。

在场的文武官员太监们,包括隆武皇帝都知道,这银元市面上都是晓得的,里面是有十足的银子的。而且,铸造精美,图案复杂,断然是仿制不了,无法造假的。所以,市面上有银元流通的地方,专门破银子的“夹剪”、银匠的生意就冷清了许多。可是,这样的银元,却和十足库平纹银一两换一块?

“最好的十足库平纹银含银子不过是九成三,这一块银元却是九成九。这么一算,至少有六分的利。得赶紧把家里的存银换成银元,然后再到南蛮的铺子里换成汇票!谁知道这福州城能够守得住守不住!万一和南京、杭州一样,老子便索性一口气到广州去。横竖那里是你李守汉的老巢之一,你总不能把你自己的地盘拱手让给清兵吧?你要是隔绝南北,断绝五岭,当起你的南越王来,怎么着咱们也是五羊城里的一个富家翁。”

几位大臣心里飞快的计算起自己的账目来。

但是,隆武皇帝的想法却和这些人不太一样。一块银元,梁国公便要搭进去六分银子,这市面上、城镇中,可是有着堆山填海的银子的!要是都拿出来兑换银元的话,这中间的差价,可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

“如此一来,卿家岂不是要颇为破费了?”

他颇为担心。虽然他也知道,这个银元兑换现银的章程,在弘光皇帝时期就已经执行了,而且在南直隶、浙江一带颇为见效。可是,那毕竟时间短,兑换数目有限,如果在朕的治下长期推行,大将军能够吃得消吗?

隆武皇帝朱聿键,在历史书上的评价是不错的。“上性俭素,伤国之难,赦断荤酒,衣大布衣,后宫十余人皆老妪,于嗜好泊如也。特好读书,博通典故,为文下笔数千言立就。”而且,在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但是他却毕竟只是接受了封建时代的教育,没有现代金融知识。

他脑子里没有铸币税这个概念。

李守汉“铸造”的隆武银元品相精美,含银成色高,对外打得招牌便是纯银之物,其实也差不多了。一块银元折算下来含有纯银为八钱上下,而江南的细丝银子,成色大多是在八成五左右!兑换比例为一块银元兑换一两库平十足纹银,也就是一块银元实际上都是当一两库平十足纹银用!但如果是民间其他的银子,比如元丝、馃子等成色不好的散碎银子,估计还要一两半。扣除火耗和运输折损,仅此一项,李守汉和南粤军就获利颇丰。

看着手中的银元,正面是一条五爪金龙在祥云之上,背面则是用楷书书写而成的隆武通宝字样,中间以稍大一点的字体写成“壹圆”两字。壹圆下面一行字,大明隆武元年铸造。银元的周围更是做了滚边处理,防止有人刮取银子牟利。

所有在场的人手中都捏着这么银元,不少人都在心中暗自揣测,这不到两个指节的银元上,如何写下这许多的字,镌刻出图案来?

这枚银元,便是采取了清朝和民国时期铸造的市面上流通的,认可度比较高的几个有名的银元,墨西哥鹰洋、袁大头、光绪元宝的样式和尺寸制造。直径39毫米,。在17世纪,这种铸造技术,放眼全球,也只有李守汉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在众人手中,这么一枚的银元,散发着新铸造出来的钱币特有的可爱光芒。但是,他们却意识不到,这么一枚的银元,却是眼前这位梁国公李守汉的一件利器。

不管你是在大清朝的治下,还是在大顺、大西的地盘上,亦或是在日本幕府将军的旗下充当顺民,或者是在更远的欧罗巴、方、大食、竺,只要是有商品流通的地方,这枚银元都是你逃避不聊。他都会收取你的铸币税。

“陛下,只要能为大明收复江山社稷,让前方将士不虞饥寒,让将士们能够坚甲利兵,便是臣破家为国又有何妨?何况,臣之身家,皆为我大明子所赐!”

李守汉站出来讲了这么一套话,将隆武皇帝的问话搪塞了过去,也解了众人心中的疑惑。“哼!也好!你梁藩这些年把持海上贸易,肆意收取赋税,早已赚得金银如海。此时此事上让你破费一二,也是可以的!”一些文官心里不无咬牙切齿的默默念叨着,他们期待着这些银元兑换的越多越好,流通的越远越好,这样也好让眼前这个令人厌恶的家伙大大的破上一笔财!

李守汉的话得冠冕堂皇,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正所谓“**************”?但是,这话却让站在南粤军官员队列当中的李沛霖听了十分不悦。

“主公,您的江山,便是南粤军的江山,却不是他老朱家的江山。何况,这江山是咱们披肝沥胆筚路蓝缕,在蛮荒之地一刀一枪一船一炮的拼将出来的,是无数将士百姓的血肉血汗铸成,须不是他老朱家的!”

“陛下,臣虽然对钱粮度支之事知之甚少,但是,臣却知晓货如轮转,钱似水流。如今,梁国公以家财为国铸造元宝通宝,可令四方前来兑换。臣粗粗估算一二,仅仅江南一地,便至少会有亿兆之银钱流通而来。何况,还有湖广、两广、闽粤、浙江等地,更有西方红毛夷人、东瀛倭人都要输入银子,有如此之多的银钱,何愁军饷不足?!”

黄道周见李守汉一直都占据了朝堂上的主动权,便站出来试图将风头扳过来。只有将主动权抢过来,他才好把他胸中筹划已久的主张拿出来。你李守汉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不是为了收复大明江山吗?那么,收复江山社稷就要打仗,要打仗,就要有兵马。那么我这个号召各地士绅学子召集义兵,归朝廷统一调遣,发给粮饷器械,给予官职的主张,你就不能拒绝。你总不能你铸造这许多的钱币是为了你梁国公家里钱太多没地方放吧?

“臣见军报,日前在松江府、杭州府等地,爵帅部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