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一品仵作 > 一品仵作最新目录

大结局之四 大齐建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啸而来!

小将暗叫不好,心道命要交待在这儿,不料此念刚生,箭声就从他头顶上呼啸而去,对面一个伏兵被一箭穿心,死死地钉在了山坡上!

国境线后,铁蹄声踏得地动山摇,一军精骑黑水般从小将身旁驰下了山坡,一只手从山坡顶上握住了小将的手腕。

小将仰头一看,心中大定,“节度使大人!”

“何故放哨?”乌雅阿吉一把将小将提了上来。

小将正疑惑自己放了个哨,怎么把节度使大人都给惊动了,一被提上山坡,顿时大惊!只见国境线那边的大军已整装拔营,放眼望去,铁甲森冷,如无边黑水,兵马接天连地,多如星辰。

朝廷下令发兵了?!

小将霎时清醒了,立刻跪禀道:“禀大人,大图朝廷的人到了镇上,带着一封……一封退位降书!”

“……什么书?!”乌雅阿吉掏了掏耳朵眼儿。

小将道:“那人身受重伤,现在官署内医治,末将正是赶来报信的!”

“国书在官署?”乌雅阿吉嘶了一声,回头望了眼军中大图使节团所在的方向。

小将道:“正是!官署今夜由重兵把守,望大人早去!”

话音落下,前去交战的兵马来禀报,称伏兵也就二三百人,现已伏诛!本想留个活口,不料这些人皆是死士,一被俘获便嚼毒自尽,一个活口都没能留下。

乌雅阿吉冷笑一声,跃上马背喝道:“走!去镇上!”

……

这夜三更时分,原本要往云州关隘去的岭南大军忽然到了贸易市镇,重兵围城,铁蹄声惊醒了睡梦中的百姓。

乌雅阿吉率麾下将领和大图使臣驰进城门,很快到了官署,一进官衙就问:“国书何在?人何在?”

官署内外由重兵把守着,官吏本以为后半夜会有刺客,不料还未到后半夜,大军就来了!他顾不上见礼,立即引路!

一路上,乌雅阿吉瞥见三四处重兵把守之地,分别是前衙大堂、后衙主舍、东书房与西厢房。

伤者在西厢房内,郎中正守在榻前,而国书就藏在为伤者裹扎伤口的绷布内。

乌雅阿吉激赏地拍了拍官吏的肩膀——这封国书干系重大,既已被查出,要么会被立马送入军中,要么会暂藏于官署内。如若藏在官署内,按寻常想法,人自然会将重要之物收存在自己的地盘儿,而不会放心把东西搁在一个身份不明且被追杀的人身上。很显然,那几处被重兵把守着的地方乃是故布疑阵,用来迷惑和拖住今夜有可能出现的刺客的。

官吏取出国书,郑重地交给乌雅阿吉,大图使臣们尚在屋外焦急等候,乌雅阿吉打开国书,一看果真是封退位降书,血迹斑斑的字迹上盖有皇帝六玺,不似有假,他这才将大图使臣们请了进来。

大图使臣见到国书如见天塌,景子春认出诏书是皇帝亲笔,眼前一阵晕眩,奔至榻前,见到伤者之貌,惊道:“此人是皇上在郡王府时的侍卫长!”

岭南将领们面面相觑,如此看来,诏书是真的了!

“王侍卫!醒醒!朝中出了何事?!”景子春明知人伤重昏迷,却顾不得了。

三月奉旨出使,历经艰难波折,终于请到援军回国,眼看着就望见关城了,怎么忽然就亡国了?

他要知道发生了何事!

郎中急忙劝阻,但忽逢剧变,景子春已失去理智,郎中根本拦不住,景子春一把推在侍卫身上,绷带下登时渗出血色,侍卫咳了一声,零星血沫溅了景子春一脸,他的眼却比血色赤红。

“让开!”乌雅阿吉命人把景子春拎了出去,而后便关上了房门。

西厢房的门关到了破晓时分,乌雅阿吉走出房门时,景子春坐在地上,冠发散乱,目光涣散,其余使臣陪在一旁,六神无主。

人醒了,侍卫衣衫汗湿,面色苍白,一见到景子春就哑声悲哭道:“景大人……大图亡了……”

景子春跪到榻前,含泪问道:“朝中出了何事,何以走到这步田地?”

侍卫道:“叛军攻打钦州,百官为保京畿而拒援,致钦州失陷,州军百姓惨遭屠杀,后来……叛军合攻京畿,百官又为保身家不肯借粮……皇上撑不住了,方才下此诏书……末将传诏的路上遭人追杀,护卫军全数战死,只剩……末将一人了……”

说罢,侍卫闭上眼,失声悲哭。

景子春追问道:“何人追杀你们?可是叛军?”

侍卫闭着眼,烛光帐影里,泣泪如血,“是地方官府……是朝廷的人!”

此话如刀,直戳进景子春的心窝,痛得他眼前一黑,生生晕厥了过去。

使臣们震惊悲戚,纷纷叩拜洛都,嚎啕大哭。

将领们面色不忿,男儿从军,保家卫国,不惧战死沙场,只怕朝廷昏庸!将士们死于昏官之手,岂能不恨?

“末将传信途中,见有百姓不堪强征之苦,杀了乡绅,攻入县衙,开仓放粮……各地揭竿,因钦州失陷一事,地方官府已不信任朝廷,为求自保,勾结豪强,打压起义……一路所见,民不聊生,望诸位将军发兵相救,再迟……只怕京畿难保,吾皇难保……”侍卫挣扎欲起。

“你放心,我们领的是援救洛都的圣旨,旨意不改,大军不返!”乌雅阿吉说罢便转身离去,到了官署大堂,将此间诸事写成折子,连同退位降书一并交给亲兵,“点兵五千,急奏朝中,恭请圣夺!”

亲兵领命而去,将领们已来到堂前听候差遣。

乌雅阿吉出了大堂,迎着曙光迈出了官署,“走!发兵!”

……

十一月初一清晨,国境线上残火未熄,二十万大军集结在贸易市镇外,目送着五千精骑原路驰返,而后朝着云州关隘进发。

十一月初六,降书尚未传回朝中,一大早,汴都临江道上的钟楼酒肆、茶馆书铺、戏园杂社里又坐满了人,只见江波万里,风吹浪白,两国水师交接于江心之上,战船久峙,军威壮大,鼓声雷动,气氛紧张。

自二帝划江而治,汴水封江,江上从未出现过如此景象。

而今日景象,听说是为了接一个女子过江。

这女子是何人物无人知晓,汴都百姓只见江堤上旌旗猎猎,仪仗浩大,万千兵卫之

本章 共9页 / 第7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