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姥爷的记忆 > 姥爷的记忆最新目录

第4章 普及知识(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元2599年,故称该步枪为“九九式”。九九式步枪基本上就是后期出厂的“三八大盖”,除了口径改大以外,又在二箍上增加了与九七式狙击步枪相同的钢丝脚架,立框式表尺两侧各增加了一根可以折叠的、对空中目标射击的提前量杆,并采用了觇孔照门。昭和十五年七月以后,,“三八大盖”则停止生产。因为体形如同“三八大盖”,枪口动能以及后坐力均比“三八大盖”有所增加,显然不适应五短身材的日本兵,所以接着又出台了一型长度在“三八大盖”,其主要特征为上护木从头箍一直覆盖到表尺座处,二箍处无钢丝脚架,背带环在枪身左侧。弹膛上方也铭刻日本皇花和“九九式”字样。此外,为了适应空降兵作战需求,,日本军方将其命名为“二式”步枪。,也正是日寇“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之时。九九式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在东南亚乃至太平洋战场,事实上并没有成气候,更不能挽救日寇的失败。到后来,九九式的生产水平和加工质量每况愈下,远远不及“三八大盖”。

优缺点

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仅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据一些文学作品称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贯穿的优缺点

,应算小口径。有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老战士回忆说三八式停止作用不好,易产生贯穿。弹道方面设计有问题,枪管长,膛线缠距密。导致子弹飞行过于稳定,击中人体后不会翻滚只能穿一个洞所以杀伤力弱,但精度很高。因为弹道稳定,所以杀伤力不大,基本上是一进一出两个眼,弹道不稳定枪的打中人体后会翻滚,进去是一个眼,出来就是碗口大的洞,杀伤力就很大。弹道过于稳定,打中人体后直接穿透而不翻滚。在没打中脑部、心脏等要害的前提下,只要救治及时,未必丧命。据吴东主编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晋冀豫根据地》里刘贵福的回忆录,提到六五枪比七九枪杀伤力大因为六五弹常翻滚,美军也留下了类似的记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