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浪荡记 > 浪荡记最新目录

第三十九回 唐帝退梁主禅直如儿戏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诏》,却听一声惊叫声传了过来:“哎啊,怎的竟然忘记写《劝进书》了?”看时,却见一臣捶胸顿足地叫嚷着。

“哈哈,钱年兄,你忘记了写,别人便都忘记了写了么?《劝进书》下官早已拟好,便请钱年兄宣读一下便是了!”一人大笑道。

便见“钱年兄”接《劝进书》于手,高声宣读起来。

朱温还欲再辞,却听群臣欢呼一声,便见众人雀跃向前,将朱温搀上殿来。又有人捡起地上的旒冕衮服,弹了弹上面的尘士,加于朱温的身子上。众人扶朱温于御座上坐了。

众臣各自下得殿来,跪身于地,对了朱温大礼参拜起来。

朱温虽是拼命挣扎,欲滚下龙座来,奈身子被几个大力士死死按住,哪里又能动弹得分毫?只得受群臣赞贺。

朝拜毕,便听朱温启金口,肃声道:“众爱卿,寡人蒙众爱卿厚爱,被众爱卿龙袍加身,拥立为帝,此非寡人本意,寡人之心实觉不安!”他瞧了众臣一眼,又传旨道:“新朝既立,众爱卿便请议上一议,看本朝当任名为妥?”

朱温“妥”字才出龙口,便见一臣捶胸顿足地道:“诸年兄、年弟,咱们光忙着拥皇上登基,竟然忘了为皇上取国号了!”他怨了一时,又自我解嘲道:“此亦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了!”

此时,却听一臣轻笑道:“皇上登基前便身为梁王,且是又于大梁称帝,如此巧合,岂非天意乎?臣以为本朝应以大梁朝为名为宜。还须请皇上圣裁!”

朱温笑道:“孙爱卿所言甚妙,便依孙爱卿所奏,本朝便是大梁朝了,朕自然便是梁太祖了。”

众臣齐呼“万岁”。

梁太祖朱温龙目瞧了殿下群臣一眼,传旨道:“诸爱卿,我大梁方兴,百废待举,一切事宜须赖众爱卿尽力处置。”

“皇上如此说话,臣等便无地自容了!”一臣愧声道。

“请皇上传旨,臣等赴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一臣大叫道。

“皇上,诸事须皇上圣意裁决,臣等无条件服从皇上之命!”众臣齐声高呼道。

梁太祖见得群臣毕恭毕敬之态,听得群臣唯唯诺诺之言,龙颜之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当下又传旨道:“我大梁朝既兴,唐朝已尽,众卿以为应如何处置唐废帝李拀?”

圣音未息,便听一人叫嚷道:“启皇上,李拀罪大恶极,死有余辜,须杀之以谢天下!”

一臣大呼道:“皇上,蒋枢密使之言似是有些欠妥。。。。。。”

“孙年兄,你怎的如此说话?是想替李拀推脱罪责么?”“蒋枢密使”不待“孙年兄”说完,便愤声打断道。

“哈哈,蒋枢密使错解孙某之意了!孙某是说李儇、李晔荒淫无度,草菅人命,滥杀无辜,须让其后人百倍、千倍偿还血债,仅仅杀李拀小儿一人,何足以平民愤,何足以谢天下?孙某之意,须将李氏皇族杀个一干二净,人芽不留!亲皇上圣裁!”

梁太祖听“蒋枢密使”、“孙年兄”二人如此说话,略一沉思,龙颜上便现出温和的笑容来,传旨道:“众爱卿,今日乃是孤家登基的大喜之日,刑罚不宜过猛,须从宽处置。”皇上敛了笑容,又传旨道:“当年,若非蒋去昀枢密使之兄蒋去晖大人代朕去唐宫赴宴,朕只怕早已尸骨无存了!论得唐昭宗皇帝之罪,确是大若弥天,但唐昭宗皇帝已成古人,人既死去,其罪自了,且是此事与李拀之亦无瓜葛,李拀又有悔过之意,朕便不予追究了。朕欲封李拀为济阴王,领曹州之地,李氏诸人尽可随之同往。寡人如此处置,众卿以为那便如何?”

“皇上以德报怨,宽宏大量如此,古今一帝!”“蒋枢密使”蒋去昀大叫道:“皇上,只是臣不能为家兄复仇了!”

“蒋爱卿能为枢密使之职,虽是朕推荐之功,但若是无李拀特许,也是不成的。如此说来,李拀之父虽是蒋爱卿杀兄仇人,但李拀本人却有恩于蒋爱卿了,如此恩仇相抵,蒋爱卿便不予计较了吧。”

众臣齐声道:“皇上圣明J上仁慈!”

李拀听得梁太祖皇帝封己为济阴王,身子疾忙上前一步,跪倒于地,大声道:“李拀感谢万岁爷皇恩浩荡,但李拀性好游乐,不喜为王为尊,只想做个清新寡淡的闲散之人,终老于林泉之下,这济阴王之封,还是请皇上收回吧!”

“李爱卿,寡人金口既开,玉音已吐,焉有收回之理?此亦算是寡人登基后正式传的第一道圣旨,李爱卿若是不遵奉,此后,朕怎能君临天下?”梁太祖皇帝温言道。梁太祖皇帝龙颜一肃,又庄重地道:“李爱卿若是如此便隐居去了,天下百姓如何看朕?不识真情者,还以为是朕逼迫李爱卿如此的呢!李爱卿还须为朕着想。”

李拀听皇上说得如此庄严,却也不好再辞,只得叩头谢恩道:“臣谨遵皇上圣旨!”

梁太祖满面春风地道:“济阴王,明日,朕为爱卿饯行,后日,爱卿再起程去曹州吧。”

“皇上,李拀负罪之身,蒙皇上不杀,便感恩不尽了,又怎敢劳动圣驾赐宴?李拀还是眼下便走的为是。”济阴王口中发出诚惶诚恐之声。

“便依李爱卿之意便了。”太祖皇帝见李拀去意甚决,便也点了点龙头,传下旨来。

济阴王再次谢恩,爬起身子,辞了太祖皇帝,出得朝来,带了李氏族人,凄凄惨惨地向了曹州而去。

此乃梁太祖开平元年,亦即公元九百零七年之事。

济阴王李拀在曹州,过不得一载,便一命呜呼了。据说,乃是暴病而亡。李拀自幼便天真纯朴,胸无城府,且是向往山水林泉之趣,一心想过那清幽恬淡的日子,料不得小小年纪便丧身于曹州城中。如此心在林泉,身老尘世,岂非一件天大的憾事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