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风雨下西楼 > 风雨下西楼最新目录

第四十二章 天佑清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与之相对应的自然是夏西楼,对身边的智囊钟离涧敬重十分,有空就坐到一起探讨江湖格局。肖北盟出现在武当的消息早就传过来了,照情形看来这位前辈对卧鱼儿言听计从,夏西楼有些担心,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就做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很危险的。钟离涧自然明白,让夏西楼尽管放心,卧鱼儿本性率真,虽然读书不多却明白事理,绝不会作出悖逆天理伦常的事。穆云平先得到满天花雨剑谱,又得到湛卢宝剑,武功得以大幅度提升,恐怕会有所动作,要做好防范才行。夏西楼从来不惧怕与穆云平单打独斗,对方在进步自己也没闲着,得到锁龙真诀以后惊雷神掌更加圆熟如意,再加上父子俩在水中领悟的独特身法,休说穆云平,就算是肖北盟也敢碰一碰。钟离涧叮嘱,万万不可轻视穆云平,这个人文武双全,颇有心计。锦绣山庄实力雄厚,在泰和钱庄的支持下很难撼动。再加上六大名门同气连枝,还有穆云平的授业恩师楚江寒,绝不能有半分轻视之心。按照年纪推算楚江寒不是很老,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金盆洗手的消息,应该还在江湖中,只不过不为外人所知罢了。这位第一剑侠只有穆云平一个门人,一定会多方关照。夏西楼虽然自视极高却也有自知之明,楚江寒已经是神龙在天,父亲或许能与之较量一番,自己可不够格。钟离涧对夏孤村的评价很高,每次夏孤村寻幽探秘归来都要仔细盘桓一番。除了惺惺相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钟离涧有个想法,将夏孤村在深山大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编撰出一部博物志以流传后世。夏孤村很支持这个想法,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可以让后来的人了解到详细情况,减少很多危险。

肖北盟的出现曾经一度影响江湖格局,等到大家了解这位高人的脾气以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肖北盟武功高绝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可是这位高人无意介入江湖纷争,随着穆云平武功剑术的迈进,新一轮的争斗即将开始了。钟离涧认为,目前己方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不是寒雨楼,而是洞庭湖边的仓库,那里囤积着很多货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各家商号凑出来的,如果被一把火毁掉,就算拿得出大笔银两赔偿账目上也会很麻烦。夏西楼认为穆云平不大可能使出这样招数。钟离涧却认为仓库很可能受到攻击,那里是易攻难守又对己方十分重要的所在。夏西楼随即调拨出一些人手,请钟离涧做好防范。穆云平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夜叉的核心,这是夏西楼最大的机密,夜叉成员散居各地,必须有一个枢纽把所有夜叉联系起来。对于穆云平来讲,只要找到这个枢纽并将其摧毁,夜叉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因此夏西楼十分重视,部署了强大的力量以防不测。本来是万无一失的,忽然接到禀报,有可疑人物出现,夏西楼颇为吃惊,经营多年,这个枢纽可不容有失,立刻放下手边的事飞马前往。到了地方很快弄清了情况,摸到这里来的人竟然出自官府,为首者乃是很普通的一名县令,姓裴名九如,因为追寻一件案子查到了这里。夏西楼心中颇为敬佩,想不到时至今日官场中还有如此精明能干的官员。夜叉做事手脚都很干净,而这位官员竟然凭借一点细微的蛛丝马迹就找到这里来,足见才干。本来除掉这位官员很简单,但是夏西楼却不想这么做,对于清廉刚正之官员自己也很敬佩。马上安排下去,制造虚假的线索将这个官员引开。夏西楼财雄势大,手眼通天,做这种事太简单了。很快裴九如的视线就被引开,带着几名从人赶奔事发地。

夏西楼对这个官员很感兴趣,派人详细调查,很快有了结果。裴九如出自书香门第,满腹经纶,却受挫于科场,十五岁应考,二十八岁才熬出头,被放到偏远的一个小城任县令。裴九如能力极强,两年下来将一个落后贫穷的县城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百姓有钱了自然让一些官员眼红,走动关节将裴九如调任,换上贪官来捞油水。裴九如还是县令,不过又到了一个兔子不拉屎的穷乡僻壤。清官身边往往有一些能人义士,不计报酬鼎力相助,夏西楼推断,裴九如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否则凭一届文官不可能找到夜叉的老巢。夏西楼经常与官场中人打交道,上到王公贵族六部大员,下到七品县令,从没见过一个清廉的好官,因此决定亲自会一会这个裴九如。简单安排一下就动身前往,只带了两名随从,快马加鞭,两日后就来到了裴九如任职的梅溪县城。进城之后发觉,这里的百姓虽然衣着俭朴,但神情都很安详,原来裴九如到任以来为民做主,清理了历年积案,百姓们心里有了依靠,日子有盼头就不着急了。有了钟离涧的帮忙夏西楼轻松了许多,可以抽出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先在客栈住下,在街市上转了两圈,因为打扮成普通客商,并未引起注意。这里的百姓提起裴九如都是赞不绝口,这位县令大人处事公允,断案如神,算得上当代包公。夏西楼却明白,在如今的官场,裴九如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前途的。早衙时来到大堂,衙役差官倒是整整齐齐,就是没人打官司。这里的气候特殊,很多作物都长不好,唯一盛产的就是甘蔗,夏西楼盘算一番有了主意,自己就用这个借口与裴九如接触一下,帮帮忙也是好的。

午后吩咐从人写下名帖到县衙投递,很快有了回音,裴九如在县衙书房接见。夏西楼从容进入县衙,这里的建筑年久失修,颇显陈旧。来到书房,裴九如正襟危坐,玉面微须,神采奕奕。夏西楼进门抱拳:“裴县令在上,小民有礼了。”裴九如脸色一沉:“既无功名在身见了本县为何不跪?”夏西楼微微一笑:“休说七品县令,就是当朝宰辅也当不起我一拜。”旁边衙役斥责:“大胆,还不跪下。”裴九如已经看出来人非同小可,打发衙役出门,随即询问:“阁下有何特异之处?”夏西楼取出一柄折扇解释:“此扇在手,封疆大吏也不敢受我一拜。”裴九如小心翼翼接过折扇,打开一看大吃一惊,扇面的山水固然是出自名家,下面的印章却不得了,竟然是当朝天子随身玉玺。裴九如饱读诗书,对书画篆刻颇有几分研究,立刻认定这柄扇子乃是不折不扣的御扇。大惊之下就要参拜,夏西楼微笑拦住:“大人不必如此,我又没有功名在身。”裴九如想了一下也对,自己下拜不合朝廷礼法,改了主意,将御扇摆到案上参拜一番以示恭敬。常言道宰相家奴七品官,身怀御扇就更不得了了,裴九如十分重视,吩咐人摆酒款待。席间探询御扇来历,夏西楼只说了几名与自己相识的王公贵族,裴九如也就不多问了,京城官场颇为复杂,自己这个七品小官根本没资格过问。夏西楼只说自己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