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风雨下西楼 > 风雨下西楼最新目录

第八十二章 巧布机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十余人带伤。裴九如向上峰禀报,要追究妙常和尚包庇之罪,这四名捕快本不必死,是妙常和尚的善心泛滥害了他们。妙常和尚声望极高,连皇家都尊其为上宾,地方官根本惹不起,层层上报,多日没有结果。裴九如心念属下的惨死,竟然自作主张,将妙常和尚抓进了大牢。这下子捅了马蜂窝,成千上万的百姓到县衙喊冤,各级官吏的条子络绎不绝,都是要求释放妙常和尚。裴九如铁了心,完全按照律例处置,谁的条子也不好使。事情闹大以后朝廷内部也分成两派,大多数人支持释放妙常和尚,理由很多。妙常和尚乃是佛门高僧,济人无数,仅仅江淮赈灾就使十余万百姓死中得活,积下天大功德。包庇青蝎子事出有因,佛门首戒杀生天下皆知,就算有错也是无心之失。还有一部分人支持裴九如,律法森严,谁也不能例外。不管妙常和尚救过多少人也不能抵消四名捕快的丧生。比较起来支持妙常和尚的官员占了七成以上,再加上后宫嫔妃的态度,释放妙常和尚已成定局。可是裴九如直接上表,这个先例绝不可开,如果释放妙常和尚,朝廷律法就将受到冲击。言辞慷慨激烈,结尾处甚至提出,为了维护律法不惜丢官罢职,以身相殉。皇帝内心里认同裴九如的观点,却不能贸然下旨,七成官员以及数百万百姓站在妙常和尚一边,如果坚持处斩必然会激起众怒,后果十分严重。

弄明白以后曲公公也很为难,本朝出了妙常和尚这样的高僧当然是幸事,朝廷有裴九如这样的强项令也值得欢喜,可是这两人针尖对麦芒,顶在了一起,取舍之间就不好说了。支持裴九如的官员虽然少却都是正直敢言,严明执法的清廉之官,朝廷少不了他们。皇帝征询意见,曲公公犹豫多时也难以取舍,这是一场律法与人情的激烈冲突,处理不当遗祸无穷,自己没有这个才略。皇帝连声叹息,曲公公忽然想到一人,当时提起:“老奴久闻寒雨楼智囊钟离涧胸怀锦绣,半年前就预知鄱阳王的结果,提早抽身,才略惊人。”皇帝点头:“这个人朕知道,你马上去办,越快越好。”曲公公领旨,提笔作书,立刻让人传出去,夜叉传递消息的方法异常快捷,一日后就有人送来钟离涧的回信。这件事轰动全国,钟离涧自然知晓,在信里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确定,律法是国家的根本,决不能有丝毫马虎,裴九如秉公执法,应立为官场表率。至于妙常和尚,直接处死显然不妥,但是罪名一定要确定,包庇凶犯理应承担责任。可以下明旨昭告天下,妙常和尚身犯死罪,如果有四人愿意为四名捕快抵命妙常和尚即可不死。凭妙常和尚的声望应该有人情愿替死,到时候皇帝亲自出面,处斩之时必然有无数百姓为四人求情,到时候皇帝看准时机开金口特赦四人,理由自然好找,这样一来既维护了律法的尊严又照顾到天理人心,算得上两全其美。看到此信皇帝大喜,多日的愁云一扫而空,立刻让曲公公安排人手,这出戏一定要演得恰到好处才行。

很快皇帝就下旨嘉奖裴九如,按照钟离涧的筹划发出明旨,果不其然,江淮百姓中竟然有百余人愿意替死。曲公公安排东厂之人挑选四名无牵无挂的单身汉,押赴京城问斩。正如钟离涧所料,各地百姓纷纷涌向京城为四人送行。因为人数太多,皇帝临时下旨,将行刑地挪到城外。到了正日子,刑场四周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足有十余万众。皇帝排开仪仗,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刑场,御林军开路,威风凛凛,尽显皇家威严。来到刑场,皇帝正中端坐,刑部差官押上四人验明正身,候旨处斩。百姓们送上断头酒,悲悲切切,场面十分感人。皇帝特意开恩,准许四人说出最后的心愿。四人商量一下推举一名年纪大些的人对众宣讲,江淮百姓受妙常大师恩惠,十余万众死中得活。自古道,受人点水恩,当以涌泉相报。今日妙常大师有难,江淮百姓理当报恩,自己一干四人能够出一份力正是死得其所,没有任何怨言。众大臣议论纷纷,大家一致认为,这四人乃是难得的仁义君子。百姓们都表示惋惜,这时候有人提议,大家一起向皇帝求情,赦免四人。十余万人立刻高呼万岁,跪倒为四人求情,希望皇帝开金口放过四人。皇帝朗声宣讲,律法如山,圣旨已出万难更改。百姓们齐声哀告,声泪俱下,刑场上四人颇为感动,纷纷表示,能有这么多人求情落泪已经死得其所。皇帝故意露出两难的神色。这时候有大臣出班启奏,律法的作用无非是维护天理人心,惩恶扬善。如今这么多百姓求情,坚持处斩四人固然维护了律法,却大大伤害了民心。如果顺应民意,将会使黎民百姓对天子,对朝廷充满信心,丝毫无损于圣旨的威严。皇帝心里明白,这个时候一定要把戏做足,当时征询其他大臣的意见。从前这些大臣斗来斗去互不相容,这一回一反常态,异口同声请旨赦免四人。皇帝最终开了金口,一时间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事情颇为顺利,皇帝当众宣布,这四人乃是置生死于度外的仁义之士,由吏部量才施用,尽快拣用,为朝廷效力。四人因祸得福,叩首拜谢不止,百姓们喜笑颜开,纷纷赞颂皇帝圣明。这时候皇帝并没有被眼前的热烈景象蒙住心智,头脑依然十分清醒。钟离涧这个人实在了不得,轻描淡写就化解了令自己愁闷数日的棘手难题,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如果入朝为官必然是国之柱石,可惜此人先被夏西楼纳入旗下,很难为朝廷所用。曲公公的想法与皇帝类似,夏西楼手上掌握着敌国的财富,还控制着高手如云的夜叉组织,身边还有钟离涧这样的高人,再加上夏孤村,卧鱼儿这样的奇才,一旦起心造反后果太严重了。值得庆幸的是夏西楼没有野心,想必是受夏孤村影响,卧鱼儿又跟皇帝颇为亲密,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看到眼前热烈的景象曲公公颇为后悔,早知钟离涧有如此谋略自己应该与之结识一下,错过这次机会再想见面就不容易了。正在沉思中耳边忽然传来巨响,吃惊之下回过神来,原来是百姓在放鞭炮庆祝,这一次刑场特赦算得上天大喜事,大家喜笑颜开,四名义士非但没死还要做官,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皇帝的人情味,这一点很重要。有人开了头立即得到了四方响应,很快鞭炮声响成一片。有大臣劝皇帝回宫,免得被鞭炮误伤。皇帝颇为从容,千军万马自己也不曾退缩半步,岂能被鞭炮吓退?当时让人取来宫廷庆典用的花炮燃放起来,自己要与民同乐。事情完全按照钟离涧的预期发展下去,真正了解实情的只有皇帝和曲公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