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所在。
殷清风现在还没精力去改良冶炼技术。
中国的铁矿是以硫铁矿为主。他若是去改良冶炼技术,就能得到硫酸。硫酸与肥皂结合,就得到了制作蜡烛的原材料---硬脂酸。
这种制作蜡烛的方式,是法国人在一八二五年获得的生产硬脂蜡烛的专利。
殷清风没有等到天上的街市出现,就随着人群去了杜伏威的宅子。
能来到这里参加宴席的,品级必须是三品以上的。也就是,他们都是永业集团的加盟商。
所以,不管殷清风是什么辈分和年龄,他都有资格坐在这里。
就算他想不去都不行,首先李世民就不会答应。
也是。李世民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爵位来,单凭杜伏威还真没这么大的面子。
只是...李世民把他叫到主席上坐着...恐怕没那么简单啊...
杜伏威这里平时是父子同食,餐桌不是郧国公府的圆桌而是欧式的长桌。
成语“无出其右”表明周、秦、汉时把右边作为尊位,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比如,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等。刘关张结义的时候,关羽便在刘备的左边跪着。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成书于先秦的《道德经》中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是“左”为尊的一个证明。圣人拿着“左契”而不会去逼着人还债。为什么“左契”比较重要呢?契,指的是契券,古代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都用契券。
它是用竹木制成的,中间刻横画,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劈为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
现代人立字据一般都会是一式两份或一式三份,其根源便在此。
殷清风作为主陪,和杜伏威分坐桌子的两端。杜伏威的左手是李世民,右手是裴寂...他只管闷头吃喝,谁要敬酒他就跟着喝一杯...
杜伏威的状态比他好多了,不时的和李世民敬敬酒和裴寂说说话什么的。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一场一团和气的喜宴时,李世民放下筷子说道:“淮阳侯曾对某说,由朝堂向东修路至潼关,永业集团修路至彻陈仓。由于两段路的距离相近,可以通过计算支出的多少,来查明是否有人贪墨...”
殷清风在听李世民提到他爵号的时候,就正身坐好了。果然,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反正其他人的脸色已经从开始的诧异到后来的面无表情。
在座的都是在官踌了许久的老狐狸,李世民能在这种诚下突然提到这个话题,意有所指啊~~~
“某当时不以为意...”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举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后将目光转向某一个方向。众人随着李世民的视线看去,那个位置坐的是杨师道。
殷清风心中恍然。
武士彟辞职后,李渊把杨师道从北方抵抗突厥的前线调了回来接任工部尚书的职位。
李世民之前说过要对弘农杨氏动手,殷清风还以为会直接指向当家人杨恭仁呢,现在看来是要拿杨师道开刀了。
“现在看来嘛...还是淮阳侯远见卓识啊~~~”
众人齐齐的看向殷清风。
殷清风能咋办?不动声色呗~~~
“所以,本太子决定了...”
众人又齐齐的的看向李世民。
“...以后天下各处的修路、修渠、修桥...由淮阳侯来主职全务...”
场面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看向殷清风。
殷清风也有些意外。
阎立德上门的时候,他还打算混进‘工’的队伍里去呢,结果李世民今天就送这么一个超值大礼包来。他听到小爷的祈祷了?乖乖~~~给李世民童鞋点个小赞赞~~~
既然李世民的安排这么合胃口,他也不客气的站了起来向李世民拱手道:“臣虽弱年,却不敢负天恩!”
有时候,还真不能谦虚。
众人一听,“好嘛~~~这翁婿间是早就商量好了直接来夺权啊...”
随即,他们又想到了一种可能。
“全天下的路、渠、桥都是他负责修建的...十年后、二十年后若是修成了,他回到朝堂会是什么位置?现在可就相当于工部尚书啊~~~三十余岁的宰相?嘶~~~~”
殷清风心里这个美啊~~
未来的新宫殿是他参与设计的、城内新渠是他修的、天下各处的基建是他搞的,这不妥妥的工部尚书加将作大匠?谁还敢说他不是混‘工’的?最妙的,李世民没给他官职...
“以后...”
众人的视线再次聚到李世民的身上。
“...淮阳侯负责修建、帝国银行负责核查所用钱财、工部负责验收结果。”
“嗯?”
众人愣住了,“怎么帝国银行也参与进来了?太子这是要给银行加权啊~~~”
王珪在恍惚了一下,站起来,“臣,领命!”
杨师道也随着站了起来,“臣,领命!”
李世民挥挥手,等三人坐下后,“由于工部这次的渎职,以后,工部和将作监任何的修建皆依照今日的安排进行。既,淮阳侯负责修建、帝国银行负责核查所用钱财、工部负责验收结果。”
“嗡~~~”
再沉稳的人,也禁不住表示出了惊讶。
“太子这是什么意思?你想捧未来的郎子,这大家不反对。谁家都有子弟要进入仕途,作为长辈先铺铺路也无可厚非。可...这不是把永业集团作为朝堂外的工部和将作监了吗?那原先这两个官署的官员怎么办?裁撤了?
而且,工部和将作监是公,永业集团是私,太子是打算将永业集团收为官署还是打算放弃这两个官署?”
众人习惯性的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