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手部刺字,以防逃亡,士兵由一支军队转换另一支军队,也须改刺番号。刺字完毕,则发放衣鞋、钱币等,称“招刺利物”。
唐朝在府兵制施行不下去了之后,才想到了吴起的募兵制。
唐朝募兵制的选拔同样苛刻: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胫甲”,然后操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奔跑,由拂晓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才能应征人伍。
虽然当时的一百里相当现在的八十三里,但以那时的饮食条件来看,当选者真的可以算作是万里挑一了。
东汉募兵制的盛行,最严重的弊病是为地方军阀的武装割据提供了方便。东汉前期,中央集权有所加强,地方官吏拥兵不多,募兵须由中央下令。
中期以后,随着皇权的衰落、募兵制的发展,各地军政长官纷纷自行召募士兵,组建军队。到东汉末,这些军队均成为他们自己的私家武装,使之得以割据称雄。
这么说来,好像募兵制也不是一个好制度。但不要忘了,所有的制度要看谁来执行。皇权衰落才是募兵制变为东汉的掘墓者,若东汉的皇权一直强大下去,募兵制一样乖乖的为皇权效命。
李靖也知道这个话题太沉重,可他已经答应了殷清风,现在也只好继续往下说:“府兵制与土地息息相关,迟早要实行不下去的。与其等到那时变革,不如现在就慢慢摸索着找出一条更好的征兵制。臣能想到的就是吴起的募兵制。
但臣的募兵制与吴起的不同。
臣的募兵制要求是,从年满十八岁又未婚者的男子中招募。入伍后,前半年在其所属折冲府训练、之后三年在边军服役,最后一年在卫军或羽林军服役。剩余半年则是行军的时间。
服役满五年后可选择退伍或继续留在军中;服役期间每月享受六品官员的月俸、退役后可得到三品官员五年的俸禄,作为不再分配土地的补偿。
若留在军中,可从他们当中选拔一些有才能者到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学业结束后另行分派到其他卫军或折冲府任职。”
“哗~~~”
这待遇也太好了吧?寒窗苦读十年的仕子们初入仕途也没这待遇吧~~~这一下子,折冲府的人要捞多少油水啊~~~
众人很想反驳,但看到李世民听得很认真,他们也只好忍了。
“以后,折冲府将一分为二,一部分负责剿匪安民,不再承担卫军和边军的后备军职责,兵卒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可不限制是否成亲;另一部分负责招募和训练新兵。”
“呃~~~”
经李靖这么一改,这折冲府与那些衙役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看到李世民还是没发话,他们也只好继续往下听。
“第三条:成立军区制。
根据大唐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不同的军区。
臣初步设想是成立十个军区,分别为:关内军区、河南军区、河东军区、河北军区、山南军区、陇右军区、淮南军区、江南军区、剑南军区、岭南军区。
关内军区负责关中地区的防护,治所在长安城;河东军区负责太行山以西大河以东地区的防护,治所在晋阳城;河北军区负责大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防护、治所在范阳城。
河南军区负责大河以南、淮水以北、潼关和汉水以西地区的防护,治所许州城;山南军区负责秦岭以南、大江以北,汉水以西、梁州以东地区防护、治所襄州城。陇右军区负责兰州以西的防护,治所兰州城。
淮南军区负责淮水以南、汉水以西、大江以北地区的防护;江南军区负责大江以南、五岭以北、洞庭湖以东地区的防护、治所升州城、剑南军区负责洞庭湖和梁州城以东、秦岭以南地区的防护,治所益州城;岭南军区负责五岭以南地区防护,治所广州城。
其中,关内军区为京畿防护区;河东军区、河北军区、陇右军区、剑南军区、岭南军区为对外作战战区;河南军区、山南军区、淮南军区和江南军区为对内守卫战区。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比如,大唐若是消灭了高句丽,河北军区则可变为守卫战区,而在高句丽故地成立新的作战战区。
京畿防护区等级最高、作战战区其次、守卫战区末等。依据等级不同,战区统帅等级不同、布置的兵力不同。
每个作战战区保证最少两个军的编制、每个守卫战区为一个军的编制固定不变;一旦有战事,可由京畿防护区的卫军临时调派到各作战战区。
为了防止战区统帅权利过大,实行五年轮换制。
不管是作战战区还是守卫战区的统帅,每五年调任其他战区任职;作战战区统帅不调任为守卫战区统帅,但守卫战区统帅可升任作战战区统帅。
战区统帅对下属七品以上武官没有任免权。”
“哗~~~”
军区?轮换制?任免权?再加上前面的限制干涉钱财...以后武人只有乖乖作战了,什么歪心思也不能有了!连提携自家子弟的机会都没了...
不管代国公这些话算不算是捅破了天,最少殿下会更信任他了!这一切都是站在皇室的角度着想啊~~~如果这些制度真能实行下去,哪怕接连两三任的皇帝昏庸无能,这江山依然牢固!
..代国公的功劳可太大了吧!
李靖心里也忐忑着呢。
他出生于北周时期,经历了周、隋以及唐三朝。不但出身陇西分支,还有一个名震天下的舅父。在军略上他虽不敢说可比肩过往历朝历代的名将,但最少在大唐的军伍当中,他不认为会逊于任何人。
但殷清风让他明白了,他只是一个战役级别的帅才,而不是战略级别的帅才。
他之前一直以为武人的使命就是在疆场上为帝王杀敌,是殷清风让他明白了,武人到了一定的高度,只有脱离武人的角度去看待军事的问题,才算是真正的名臣。
成立军事学院让他惊艳、被暂时称为学院城的建造让他惊艳、但殷清风关于军事的设想则让他惊骇。
殷清风当时说道:“习武之人上战场、读孔孟圣书的人出仕,他们既为自己也为家族获得声望。个人不足百年便身殒,但家族要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