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永世帝唐 > 永世帝唐最新目录

第三百 一十章 怦怦乱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等也要计算一下到底需要签约多少人。”

韦纲满意的点点头,“他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吧。先不管是否出卖土地的事情,先定一下以多少钱财雇佣那些人的标准吧。”

.........

.........

殷清风再次来到明堂的时候,感觉气氛有些不同。

除了他身后的韦义成外,以韦纲为首的韦氏族人全都站在明堂外的台阶下等候他。当他距离迎接队伍大约五步远的时候,韦氏族人一起向他行礼,“恭迎淮阳侯!”

在这一刻,他心底产生了某种错觉,仿佛三千年的韦氏家族已经臣服于他的脚下一样。

他当然知道这只是一个错觉,对方恭敬的不是他的狗屁淮阳侯的爵位,而是他能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利益的根源来自于他在李世民面前的地位,也来自于他手里的永业集团。

他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不知道他们最终想要得到多少。希望他们不会因为答应了他提出的前提条件就狮子大开口,否则,贪心的人是永远喂不饱的。

他站在原地躬身行礼,“晚辈再次惊扰诸位亲长,真是失礼!”

韦纲和蔼的像一个自家的老爷爷一样,堆起笑容说道:“以淮阳侯现在的地位,若是其他家族知道淮阳侯莅临韦氏家族,他们一定会嫉妒万分的。”

韦纲的这句话,拍马屁的痕迹太明显了,殷清风真有些摸不准接下来韦氏会提出的要求会不会超出他的预期,“韦氏庄园尽显古朴厚重的底蕴,晚辈很希望能有机会再来游览一番。”

韦纲眼里的笑意更浓,“若淮阳侯不弃,老夫可让人为淮阳侯留出一座院落,随时等候淮阳侯的大驾光临。”

“那...晚辈就愧受了。”殷清风顺势回道。

韦纲脸上每处褶皱似乎都放着喜悦的光芒,在他看来,殷清风这句话很清晰的表达了接纳韦氏的想法,“里面请!”

其他族人分成两排,“请淮阳侯入内安坐!”

主宾各自落座后,韦纲笑眯眯的问道:“不知淮阳侯还习惯韦氏的床榻?可曾休息好?”

他一开始以为殷清风不会真的去睡什么子午觉,而是留下他们讨论是否接受他提出的条件,以及享用一下韦氏那些花容月貌的族女族媳呢,结果殷清风还真是老老实实的去睡觉了。

殷清风的老实,让他再次失落不能以美色迎合于他。在他看来,如果殷清风能享用几个韦氏的族女族媳,那接下来的谈话就更有利于韦氏这一方了。

殷清风笑着回道:“晚辈进去之前,还生怕给安排一间木榻的卧室呢。”

韦纲低声的笑了两声,“前年仙居坊推出床铺和棉被的时候,老夫就在感慨再也不用睡在又湿又硬木榻上了。淮阳侯难得莅临寒舍,韦氏安敢慢待。”

殷清风愈发肯定这韦氏对他的图谋不会太小了,否则,韦纲这个辈分最高又最年长的老头亲自作陪之外,刚才又吹捧他的仙居坊外,还用了“莅临”和“慢待”等词,更是一再的以他的爵位来称呼他。

既然如此,就索性问问他们到底想怎么样吧。

“晚辈这次拜访得到诸位亲长的厚爱,真是无以回报啊~~~”

韦纲听了直想拍大腿叫好,这少年郎终于开口了。

他收起笑容,换上一副哀痛的表情,“都怪韦氏无谋无算,当年竟然错过了向当今圣人效忠的机会,以至现在韦氏族人在朝中没有任何举足轻重的子弟存在。韦氏想要再度崛起,恐怕要费时良久啊~~~”

殷清风心说,韦氏何止是无谋无算。李渊这边都立国了,你们还把妮子嫁给王玄应那个废物。

这自古来,除了前面的刘邦和后面的朱元璋,哪一个开国帝王是出身寒门的?韦氏怎么就认为王世充能干倒李渊呢?他们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出身家世相差有多大吗?

李渊还没起兵呢,就已经有各种才能的文臣武将就纷纷投奔,而王世充只是扣留了当初留守在洛阳的那些原先的隋朝官员。否则,他真敢凭着打败了李密就敢称帝?

若是按照这个理论,那杜伏威打跑了李子通、沈法兴等人,不一样可以称帝、他再干倒窦建德、王世充、李渊、萧铣等人,然后一个什么大吴还是大楚王朝?

韦氏连这一点都看不到,也难怪他们倒霉了四五十年。

要不是有韦待价和韦皇后等人连续崛起,韦氏或许就和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荥阳郑氏等家族一样消沉下去了呢。

“天上有日升日落,海中有潮起潮落。晚辈相信,韦氏今日的状况只是暂时的。”

韦纲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顺杆爬的机会了。他将准备好的纸卷递给殷清风,然后继续苦着脸说道:“老夫等族人一致同意支持淮阳侯废除奴婢制的仁政。但...但韦氏族人无能,只能依靠蓄田蓄奴养活众多族人...”

殷清风展开纸卷,上面的字明显是才写上去不久的。

第一卷纸上,内容是佃奴多少、歌舞姬多少、各类工匠多少、女婢男仆多少多少...最后的统计数字是四万八千九百多人。

第二卷纸上,是一个雇佣契约的范本。旁边表明,雇佣一个十二岁女童为侍女,每月工钱为一贯,年节另有赏赐;雇佣种田的男子每月为三贯,但须完成三十亩地的种植和收割,韦氏负责提供农具和耕马等....

各类工匠的月薪在两贯到五贯之间,歌舞姬的工钱在五到十贯之间。这么算下来,韦氏想要继续留下这些人,那么每年的支出大概会在两百万贯左右。

殷清风又计算了一下,这时五口之家每月最低的消费不到两贯钱。而这个家庭如果按照韦氏的标准,只要有两个人出来做工,不但不会挨饿,甚至还有不少的结余。

他卷好纸卷放到桌子上,说道:“晚辈今日特意带了一些府中自产的茗茶,还请诸位亲长不吝指教。”

客人上门做客却自己带茶来,还点名让主人指教一番,韦纲清楚殷清风这么做绝不会是无的放矢。难道...

他这简短的愣神之后,笑着说道:“哦?茗茶?老夫倒要品尝一下。”

茗,即为茶之嫩叶,但此时的唐人在喝茶时还没有区分茗与茶的区别。

年纪最轻的韦义成快速走了出去,没多久他便捧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