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明传万里 > 明传万里最新目录

第二十二章 府试时等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韩知府这话若是用来夸人的话,并没有错,不过他错就错在,竟然当着众多酒坊主的面说这句话,这和当面跟那些人说,你们是前浪,你们是旧人,就该被后浪与新人推倒一样,那些酒坊主会怎么想?

韩棒槌是知府,那些酒坊主不敢对其置喙,有所挂怀的话也只能将目标对准了赵彦,这才叫无妄之灾。

闵政,字正之,其性格与韩文相似,也是一个类似书呆子的角色,不过其出身大家,为人处事方面比韩文要强那么一点,意识到韩知府恐怕无意中得罪了在场的酒坊主,忙为其补救道:“知府大人的意思是,水至清则无鱼,若是我县酿酒业总是一成不变,难免变成一潭死水,如今有王员外与赵小郎君,携着满苑春佳酿而来,未尝不会对我县的酿酒业起到督促作用。”

韩知府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似有不妥,闻言点头道:“是极,是极,正之所言甚合我意。”

赵彦也听出刚才韩知府的话有些不妥,若是在场有人暗中将自己记恨在心,以后难免背地里使绊子耍手段,所以他当即抱拳说道:“知府大人过奖了,小子不过运气好罢了,说来这酿酒的方法并非是小子想出来的,而是幼年时小子与一名老道士有一饭之恩,故而其作为回报便将酿酒的方子给了小子。小子愚钝,曾彻夜苦思不得通透,最后侥幸领悟,始酿出这满苑春来。”

“若是说起酿酒,在场之人中倒有十之七八是小子的前辈。古桃城,虽不大,烧锅却有十八家,这句谚语小子自小*便听说过,也早就将衡水城的十八家酒坊当作了心目中的圣地。如今小子酿的酒能与十八酒坊的酒同台相较,已然心满意足、别无他求,最后虽然满苑春仗着酒香略胜一筹,也不过是侥幸而已,若是诸位在场的前辈将压箱底的技艺用出,这酒王的称号绝对落不到我王家酒坊头上。”

此言一出,原本因为韩知府的话而挂怀于心的酒坊主们,顿时颇为受用,什么识大体、少年老成、不骄不躁之类的话,纷纷脱口而出,只夸得赵婿悠面色‘赧然’、‘手足无措’。

韩知府听着众人夸赞赵彦的话有心附和,却又怕自己再说出什么煞风景的话来,憋着气想了片刻才灵机一动,说道:“赵小郎君少年老成、不骄不躁、颇识大体……”

等把方才众人夸奖的话差不多复述了一遍,韩知府这才口风一转,问道:“却不知赵小郎君可曾进学读书?学业如何?”

知府、知县等一地主官的职责中,有一项便是教化百姓,教指的是上所施下所效,化指的是教行于上,化成于下。在儒家说来,便是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

教化两个字,翻译成白话就是,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百姓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

不得不说,古人的语言就是精炼。

如今韩知府问及赵彦的学业,隐隐中便已经有了栽培之意,赵彦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话,当然,顺便再装装可怜也不打紧,说不定有什么意外之喜呢。

“回禀知府大人,小子母亲早丧,自幼家境贫苦,发过蒙后并未正经入过私塾读书,只是小子偶然读过一首《劝学诗》,对其中的深意深以为然。之后小子寄居在大伯家时,因仰慕圣人的微言大义,放牛时经常在村中社学外偷听,村中的陈秀才可怜小子,故而也未曾驱赶过。之后小子随父亲去到王家酒坊,王老爷待我父子甚为亲厚,小子感念之下,遂将幼时偶得的酿酒方子翻了出来,后来便酿出了这满苑春酒。期间小子向学之心一直未曾懈怠,一俟有空便向王老爷家的先生请教学问,这个王老爷可以作证。”

王业在一旁早就听傻了,之前赵彦给他自己脱罪的那番话,王大户听来已是惊讶不已。如今赵彦又睁着眼睛说瞎话,在桃村的时候王大户不知道,反正到了旧州镇之后,赵彦向他给王麟请的先生请教学问的情景,王大户是一次也没见过。

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这小子,连知府大人当面也敢胡言乱语,也不知他是不知者不畏,还是真的胸有成竹。

王业正在心中感叹,冷不防脚掌被人轻轻磕了几下,抬头见赵彦正微低着头冲他使眼色,此时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王业无奈为其遮掩道:“不错,不错,赵贤侄向学之心远近皆闻,老夫正想此次回去后,将其长留家中与犬子相伴读书呢。”

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一直是韩文韩棒槌寒窗苦读时的最爱,当时每天不念上一遍心里就难受,此时听说赵彦也知道《劝学诗》,不禁兴致盎然道:“赵小郎君既然也曾读过《劝学诗》,却不知此时可还记得,能否试背一遍?”

赵彦早就防着这一手,这首诗如果他不记得就不会说出来了,闻言拱了拱手,昂然道:“这首诗小子闲暇时便会默诵,岂会不记得,如此小子就献丑了。”

清了清嗓子,赵彦朗声背诵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彦语声甚为优美,韩知府听着听着,不由忆起了自己年少时每日寒窗苦读的情景,又想到自己当初苦读圣贤书,到头来却百无一用,连迁升真定知府,也是沾了当初同榜状元郎的光……

旁边闵知县见韩知府面色不对,眼角似隐隐有泪光,怕他人前失态,事后却怪罪自己没有提醒,故而一边揪着韩知府的衣襟,一边小声唤道:“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小郎君背完了。”

韩文从恍惚中回过神来,见众人目光俱都看向自己,不禁老脸一红,举袖遮挡着拭了拭眼角的泪光,这才慨然叹道:“本官最爱这《劝学诗》,如今听及,不禁想起当年十年寒窗的故事,倒是让诸位见笑了。”

众人闻言忙道:“知府大人乃性情中人,实是我辈楷模,有何可笑之处。”

“呵呵。”韩知府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傻小子了,闻言笑了笑,继而对赵彦勉励道:“赵小郎君与本官幼时境遇略同,今日既是相遇便是有缘,本官送你一首诗,望你回去后精习圣人之言,本官在府试时等着你。”

本官在府试时等着你。这本是韩知府一句勉励之语,在旁人听来,却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