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这些他早有规划已经留下,况且就算是原料都是采购,在原料利用与生产率上只要比别人做得更好,纸也是赢利好项目,必须投入研究与生产的。
除了书写印刷纸,卫生纸这个时代直到十九世纪仍然是用又硬又糙的草纸。这草纸因为太粗糙称别了称作糙纸也宜,反正草纸之糙的程度对擦屁股也是受罪。
草纸原料用稻草,之所以太糙乃磨制远远不够,也未煮而软化。这个技术应该不复杂,沈磊有信心与书写印刷纸一起研究出来自用并对外销售盈利。
另外造纸也是消化办农庄多余的劳动力,扩大工人队伍。只有工厂多起来,盈利产品多起来他才能有资金发展。而工人不是一下子就能上岗的,特别是文盲农民的转化比后世农村初中生难几倍。所以不盈利也要开发项目让他们先熟悉工业生产,适应工厂纪律,到需要时就不至于缺比较合格的后备队伍。
造纸先需磨木浆纸浆等浆料,这个又只能请石匠凿大磨盘,用牛作动力拖曳滚碾碾碎了磨来解决。然后是淘洗加天然碱煮透再淘洗基本上纸浆就成了,当然如树皮、棉花下脚短绒、破布、旧网等要生产韧度高的纸,书写纸用木浆,卫生纸用稻草浆。
有了纸浆抄纸仍是手工加自然晾干成本大质量也不大好,沈磊他只能再次亲自出动,与褚阿六等人研制抄纸烘干生产线。
后世抄纸用钢丝网,他只能用铜丝网还要自己拔丝开始。而拔丝又没有拔丝机,他只能又教褚阿六等人原理又一起研制拔丝机。这就是俗话说的要一样无二样,从无到有,筚路篮缕就如此艰苦。
还好铜软延伸性好,又有首饰匠帮助模具上打孔,拔铜丝不成问题。有了铜丝网压榨纸片水分的铜滚桶根本没什么机械能加工,生产一架大型磨床可不是小事,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实力。为此沈磊只能用两只滚桶对磨的办法,这办法虽既土又笨,但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二个难关突破,烘房易解决些,为安全倒是首要考虑的。为此灶房与生产车间中间高墙隔绝,用烟道供热及烧煤成了首选,成本高一点也比发生安全事故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