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这百吨级船要求较好内河通过性属于浅水型船。而侦察性综合用途船追求速度快必然大长宽比与大帆面比,还因船小减少横摇方面也要有专业设计。
对造船沈磊也真不大懂,但他在后世多少听闻些概念。另一个是知道试验才是好办法,所以他想起减摇鳍这个名词。顾名思义这名词也就是船只利用仿生学技术,借鉴鱼类给船装上类鳍设计以减少横摇。
只是光一名词最多联想这些,如何给船装备类鳍设计减摇只能通过试验。沈磊学的是农业,但实验原理是一样的,于是他让木匠造了一只模型船,在小水池里不断用人工兴浪与在船模上加上自己认为可以类鳍又减谣的设计。通过淘汰无法实用与效果差的方案,多次试验终于获得初步成功,就等造船实验。
造百吨级船因为修长第一次遇到龙骨木料找不出问题,这是之前百吨级宽而短没有发现的。对此沈磊没有去寻觅更长木料,而是再次采用拼板、施胶、压实、烘干工艺。
虽然如此一来第一次投资了一个八十米隧道窑式烘房与一百多个铁制压力架,但一次投资长久受益。百吨级船的龙骨木料还好办,今后生产数百上千吨的船一根龙骨也难访外代价也大。不仅龙骨,连桅杆他也准备如此试试,实在是匀称、直挺的大桅杆不好搞。
百吨级船至此沈磊已经设计完成,可是这类级别虽也有在跑近海贸易,运输移民实在是太小。而且水战向来力大为王,船大才能安装重炮,为此他决定建造五百吨级的船来先跑广州、日本贸易,时机一成熟就扩大规模运输移民。
或许有人认为这船太大一点,因为郑芝龙的船最大的三桅船也不过三百吨左右。但沈磊需要的是绝对压制西方夹板大帆船,另外贸易也是准备合作公司式垄断集团,而不是郑芝龙半商半官半匪,即当着官员带自己经商带收保护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