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盗墓小兵 > 盗墓小兵最新目录

第三十二章龙生九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是虚数,也是一个尊贵的数,所以用九描述龙的儿子。龙之九子的传说由来已久,历代的历史以及各种笔记,对龙之九子都有记载。其中说道的龙之九子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其中每个龙子都代表一种不同的性格。

长子囚牛,龙首蛇身,不喜欢达打打杀杀,痴迷于音乐,可以分辨万物的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有它的遗像。这个装饰一直沿用至今,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被称为“龙头胡琴”,而且不紧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着囚牛的形象。

次子睚眦,龙首豺身,性格刚烈,喜欢与人打架斗殴,勇敢勇猛又嗜血好杀,因此触怒了它的父亲,要把它赶出龙族,但是它的母亲苦苦哀求,才只是把他赶出家门。后来睚眦四处流浪,最后到了海边,看到广阔的大海,幡然悔悟,决定改过自新。后来,它在河边遇到周文王姬昌,并指导姬昌找到了姜子牙,和姜子牙一起辅助周文王灭掉了纣王。纣王死了之后,睚眦功成名就,飘然而去,周武王为了纪念它,命令工匠在刀环、刀柄、龙吞口上铸就它的像,以时代纪念它。再后来,人们纷纷在武器上装饰龙的形象,以增添慑人的力量。一些沙场名将将睚眦铸在兵器上,皇帝也把它用在自己得仪仗和护卫队的装饰上,从而显得更加威严庄重。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成了压制一切邪恶的化身。

三子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监狱门口的狮子头就是它,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单行排列,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在古代,它们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可以放十个,其他的殿堂则要按相应的规格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欢鸣叫和吼叫,平常所见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蒲牢生活在海边,它虽然贵为龙子,但是胆子却比较小,竟然害怕大海中的鲸鱼。每当鲸鱼攻击它时,它就被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声音直达云霄,响彻天地。

五子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似狮,平生喜静不喜动,喜欢独坐,喜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而且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把它想象成佛祖的坐骑,或者雕在香炉上享用香火。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狻猊遇到文殊菩萨,被文殊菩萨电话,跟随文殊菩萨在五台山享受香火。又因为狻猊是龙的第五个儿子,所以庙宇又被成为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

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普遍传播,狻猊经过劳动人民的再创造,使它更加具有中国的传统,就把它布置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菩萨像前。近代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就是狻猊的形象,它使中国传统的石狮更加威武高大。

六子赑屃,又名霸下,形状像乌龟,生平喜欢背着东西,力大无穷,碑座下背着巨石的那个就是其遗像。

传说在上古时代,赑屃常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遇到了他,并收服了它帮助大禹治水,它对大禹惟命是从,开山劈地,疏通河道,为大禹治水不遗余力。大禹治水完毕之后,大禹担心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巨大石碑,并在石碑上刻上赑屃治水的功劳,叫它驮着,石碑十分沉重,他不能随意行走,只能乖乖待着了。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是却有细微差异,赑屃有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的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是不同的。赑屃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昂着头,四脚拼命支撑,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着名的石碑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名胜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七子狴犴,又名宪章,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形状像老虎。它平生喜欢帮人决断狱讼,而且十分威严,所以被装饰在狱门上部,故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升堂问案,坐堂衔牌和肃静回避牌上,都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防止作奸犯科,维护公堂的公正公义。

八子负屃,平生喜欢文字,继承了龙的身体,雅好诗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或两侧,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它的遗像。

我国碑碣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它们有的造型古朴大方,碑体光滑照人;有的雕刻精致细腻,笔势雄壮有力;有的是民间不露名的艺人,看起来也别有一番气势。而负屃对这些碑文情有独钟,它甘愿化做这些碑文的保护神,为他们增光添彩。

幼子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鱼头形的龙(也有说像剪了尾巴的蜥蜴),龙形的吞脊兽,口阔声音粗大,生平喜欢吞食各类物品,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就是它的遗像,即殿脊的兽头之形。在佛经中,螭吻是雨神的坐骑,是火的天敌。所以把它安在屋脊两头也有震慑火的作用。

“这么说,这九位每个都成了保护神,所以说每条河流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的吧。”听我说完,毛驴接着说道。

“这个我也不能确定,毕竟萧峰这位大神,不是可以以常理来推断的。”我说道。

“别管那么多了,不管怎样,咱们都得遇神杀神,遇佛*,勇往直前往前冲。”水壶豪气大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