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一世锦绣 > 一世锦绣最新目录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下之大,你在何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花朝。”

徐策叹了一口气,然而这一声叹息,很快被窗外震天的鞭炮声淹没了。

“大将军,您好歹出来露个面吧。这是靖康元年的第一个春节,您……”那一串鞭炮很快过去了,重新安静下来的时候,紫月的声音在窗外,颤抖着、踟蹰着:“这都一个多月了,夫人还没找着,奴婢明白大将军心里难受。奴婢也难受,青云是奴婢的表妹,奴婢没有几个亲人了,奴婢还能时常梦见她……”

窗户里头的徐策没有发火。他只是抬了抬手,紫月立即闭上了嘴。

徐策的目光看向床上的人。

“花朝,这些不是你的错,你尽力了,我从没有怪你的意思。”徐策抓着自己的头发道:“何况你是为了保住她,才和她互换了身份,最后还被贼人射伤……只是,如今我实在没有办法了,你若有心,就赶紧醒过来,告诉我如何才能找到她。”

床上昏迷不醒的人正是花朝。

她面上瞧着还好,已经看不出一月之前濒临死亡的模样了。徐策将她救回来后,请了不少高人保住她的命,只是这一月过去,人还醒不过来。

御医说了,这姑娘底子好,会没事的。但……

徐策等不起了。

“大将军,花姨娘当初伤得很重,您不能着急。”紫月打着胆子跨进来了,突然跪下道:“奴婢是劝您进宫去的,您若是要处置,奴婢也不怕了。新皇体恤您为了夫人的事情整日奔波,那是新皇的恩典;您却不能不敬重新皇,不去参加朝拜。”

徐策拧起眉头。

“新皇特许我告假,不必前往宫廷朝拜。”他说道:“还是没找着……贺荣他们已经把京城周边的范阳城、襄阳城都翻遍了,都没有。若不是顾忌着有乱党余孽、怕他们挟持生事,我早就贴皇榜寻人了。”

那一日,在昙花一现的惊喜过后,所有人才发现找着的“傅锦仪”,只是一张面皮罢了。

花朝,傅锦仪身边最后的护卫,浑身是血地依靠在一棵老槐树底下。她脸上的面皮已经揭开了一半,所以大家能够看到那一半是傅锦仪的模样,另一半却不是。

她的肩膀被带刺的铁箭射了个对穿,淋淋漓漓的血从她身下蜿蜒到附近一丈开外的宫门口,显然她曾一步一步地扒着青石板,从那里头爬出来。她撑着一口气,告诉徐策道:

“以我平生之力,只能护送夫人到这里,剩下的路,都是夫人自己走下去的。夫人与我约定,出宫门后,会一路向北逃往傅家的府邸,那里有能保护她的人。”

随后,她陷入了沉沉的昏睡,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徐策立即派人去了傅家。但是,那里也没有傅锦仪的踪影。

傅家的嫡长子傅德曦披盔戴甲,也在领着人四处搜寻。徐策找到他的时候,他甚至比徐策更加激动,跳下战马揪住徐策的衣领问道:“你找着傅锦仪了吗?”

回应他的,是同样揪住他衣领的徐策,几乎是同时喊出了一句话:“你找着傅锦仪了吗?”

花朝指明的方向,是关于傅锦仪的最后的消息了。可是,线索从此中断。

在此后的一月里头,徐策调动千军万马,大搜京城。

在新皇的襄助下,他把京城翻了个底朝天,除了在倒塌的外宫墙下寻到一根断成两截的、赤金镶祖母绿的孔雀簪子,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还是大将军亲自寻了淮南的金匠打磨,赠给夫人的。”贺荣捧着这根簪子的时候,满脸战战兢兢:“簪子上头藏的剧毒,还是您吩咐我们去置办的。如今簪杆断裂,表面还沾着人血,这说明夫人曾在此遇险,用它防身杀贼。”

徐策接过来,死死地捏着簪子,咬牙道:“她一定平安无事。沾着血的只有簪杆,并非簪尾,说明最后只有对方受了伤,她则不曾。”

说罢抬起头,一字一顿命令道:“京城搜不到,就往外搜!范阳城,襄阳城,甚至淮南,九州各郡!”

就在这道命令下,无数的寻人队伍被派了出去。

一月过去了,所有人都没有进展。

徐策颓然站在屋里,从袖中掏出那断成两截的簪子,静静凝望。

“紫月,你起来吧,我这就出去。”徐策似乎妥协了,他将簪子重新收进袖口,扯过墙上挂着的衣衫披在身上。

徐策一路出府门,外头车马都备好了。只是那小厮刚问了一句“将军可是要进宫”,徐策一脚踹了上去,自己上了马飞驰而去。

他奔走的方向,完全不是朝着皇宫的。

热闹的街市,从他眼角的余光中飞快地往后略过去。人潮涌动,许多达官显贵的轿子挤挤挨挨地,朝着皇城的方向挪动。徐策一人一马,成为这人流中唯一逆向的不协调的存在。

“快,快让路呀!”有臣子惊慌地喊着,吩咐身后的官眷道:“把轿子挪开!没看见那是当朝大司马么!”

他崇敬又惊慌地看了一眼飞驰而过的徐策。

还有更多的人,但凡是反应过来的,都同他一样,迅速将自家的马车驱赶到墙根底下。而按照大秦的祖制,四品以上的官员只需让路,其下的官家们,因为品阶低于徐策三阶,都纷纷跪地行礼。

这其实只是祖制而已,并未写进律法。尤其文臣之间,讲究个中庸之道,向来很少履行跪拜的礼仪,位卑的官员极少需要真的跪下去。而如今,徐策所过之处却是跪了一大片。

大家在礼仪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恐惧的东西。

很多人低着头,不敢看这位飞驰的大将军。

因为,就是这位大将军,领着新皇的旨意,将京城里无数的高门贵族抄家、斩首、灭门。

在靖康元年的第一个春节,本该热闹的年关里,没有人会关心年货和节礼之类了。

京城里的血气似乎怎么都洗不去。

虽然,大家本该感到高兴——王侯将相、王公贵族们,只要是还活着的,多半都得到了新皇李治的恩典赏赐。但是,这样的恩典之下,埋藏的,都是化作枯骨的人。

李治和大多数皇帝不同。他的名节不保,坐在龙椅上总有些尴尬。再则夺嫡混战将王朝搅和成一锅粥,所有的问题一件一件处置起来,会相当麻烦。于是他干脆下了一道旨意。

但凡出过力、支持过他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