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林甫与他舅父姜皎的感情甚好,这个表妹,还是他看着长大的。昔年朝中文臣能臣相较之时,因为同是能臣,李林甫与韦坚的关系还不错。可自从昔日的忠王成为太子,韦坚自动被划分为太子的人,他就不再是李林甫的同僚和亲眷了。
如今,更成为了敌人。
萧江沅一点也不为李林甫担心,一则他不需要,二则不论李适之还是韦坚,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她只是觉得有些无奈。李林甫身在朝中放眼望去,所见者皆可为敌,这是他自己选择的青云路,也是李蛮为他铺设的康庄坦途。李蛮虽放任李林甫排除异己,却也始终控制着李林甫的权力,李适之和韦坚二人便是李蛮亲手下来,干预李林甫的棋。
这样的李蛮让萧江沅熟悉且安心,却让李林甫又爱又恨。
萧江沅知道李林甫不会束手就擒,她甚至开始好奇,他此番会动什么样的脑筋。
既然李蛮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也不是不能放开手,只是无论如何,废太子的悲剧不能再重来一次。
她家阿郎毕竟已经年老,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安抚一次事关王/朝与皇位的动荡。若储位不稳,皇子又众多,一旦他们为了夺/嫡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任何能威胁到李蛮权位的东西,她都要防御和杜绝;所有对李蛮有利的人或事,她都愿意去妥协和代劳。
朝野且动荡,大唐再乱一次又何妨?她在意的,从不是江山与百姓,她效忠的,只有那个人而已。
那个稚龄时就敢号称李家天下,青年时应时势而成英雄,中年时登顶泰山封禅,缔造了这无双盛世之人。
因为这是他的大唐,她才兢兢业业;也因为是他的皇权,她才固执又纠结。
什么温柔和气,都不过是假象,她从来就不是一个清白良善之人。没有人教过她忠君爱国,这么多年,她只精通了忠君这一件事。
萧江沅此时还没有想到,最终给李蛮带来祸乱的,并不是这些自小困于方寸之地,既无绝艳大才又手无寸兵的皇子们。
谁都没有想到,这炜炜煌煌的盛世大唐,望之如天般高远,探之似大地般坚实,实则却比那彩云更易散,琉璃更易碎。
危机早在多年前就有了埋伏,逐渐形成不可逆转和挽回的大势,驱使着历史的车轮碾压而过,而那一只揭开繁华表皮的手,不过是推动了它前行。
此时或已出现可见之端倪,却尚未有人发现。
萧江沅正沉吟着,忽听李蛮开口道:
“请太白先生过来。”
萧江沅醒过神来:“……又是作诗?”
自从李白入翰林院以来,始终居于待诏一职,李蛮若寻他了,必然只是为了作诗,竟从未动过改他为翰林学士的想法。
“不然呢?”李蛮反问道。
萧江沅派去的人很快赶了回来:“太白先生醉着,说是来不了。”
李蛮悠悠一叹:“又醉着,十次寻他,有九次都醉着,余下的一次也是半醉半醒,真不知他到底想如何。”
杨玉环笑道:“我倒觉得,这才是太白先生。”
李蛮本还有些扫兴和不满,闻言尽数消散:“也罢,随他去吧。”
自广运潭回到兴庆宫后,杨玉环在一众宫人的簇拥下入内室更衣沐浴,李蛮则坐在太真观的正殿里,有意无意地向萧江沅提了一句:“明年十八郎就除服了,也该开始为他物色新王妃了。”
回想起今日,李蛮对杨玉环前后态度的变化,萧江沅立时便明白了他没有说出口的意思。
待寿王有了新王妃,杨玉环的身份便能正式确立了。他的女人,再不能藏着掖着,不论身份谓何,都要堂堂正正地与他并肩而立。谁又能,谁又敢,出言不逊?
这是他曾有的遗憾,如今有了杨玉环,他不打算再留下任何不甘。
萧江沅欣然应下:“大家可有合适的家族待选?”
“高门大族,名门望族,年岁相当,性格温柔,总之……别委屈了十八郎。”李蛮说着自嘲一笑,“听起来似乎有些讽刺。你是不是想说,明明这世间最让十八郎委屈的,便是我这个亲生父亲?”
“臣不敢。”
“……你也学会‘不敢’了?”
萧江沅只是终于意识到,曾经她胆大敢言,未必不是因为有恃无恐,甚至恃宠而骄。她已经不是他的爱人,只是他的臣子,自然要守好臣子的本分,所以她没有回答,只是道:“臣会办好此事,不让大家分心。”
李蛮定定地看了萧江沅一眼,点点头:“也好。”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氏与杜氏齐名,皆是长安历史悠久的世家,世代与皇族名门联姻。到了李蛮这一朝,韦氏和杜氏皆有女入东宫,韦氏为太子妃,杜氏则为良娣,若不出意外,韦杜两家便是未来炙手可热的外戚,声势更上一层楼。新的寿王妃最终择了韦氏女,婚期定在天宝四载七月,即寿王除服半年之后。
在那之前,李蛮改天宝三年为三载,此后纪年皆以“载”代“年”,以为正朔。他又多次邀请李白携游赴宴,皆被李白以酒醉为由拒绝。
眼见李蛮对李白的倾慕逐渐淡化,最终变成了隐隐的不满,萧江沅只犹豫了一瞬,便命人用凉水泼醒李白,将他带到了李蛮面前。
李白不气不恼,见到李蛮和杨玉环之后,还知道摇椅晃地行礼谈笑,却在应李蛮的命令,为杨玉环写下《清平调》三首之后,便主动请辞。
或许是因为《清平调》三首写得太好,亦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萧江沅和杨玉环不忍的神色,李蛮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命人将李白好好地送回了翰林院。
次日李白酒醒之后,又向李蛮上了一道请辞的奏表。他没想到萧江沅的权力如此之大,这奏表连李林甫都没看到,便直接到了萧江沅的手里。
萧江沅直接去翰林院寻了李白。见他难得清醒,她摒退了众人:“……太白先生是否认为,圣人没有识人之明?”
两年多的时间足以让李白对萧江沅有所亲近,见萧江沅说得如此大胆直白,李白有些意外,随即也没了顾忌:“李某来到御前,是想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济世安民,为国效力,而不是做帝王身边只会写诗的弄臣。圣人,没有识我之明。”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