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欢喜女领主 > 欢喜女领主最新目录

第567章 影后的逆袭人生(30)靠自己努力实现梦想和人很可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凭心而论,宁欢对真人秀的“真人”两字不怎么感冒。

真人是有,重点却在“秀”字上面。

所以作秀是肯定会有的,只是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

她曾经听朋友讲过一句话,叫做“无剧本不综艺”。

只要是拍出来让人看的东西,都会有“剧本”,本来就无可厚非。

重点就在于怎么让它呈现出来的效果让观众喜欢,达到收视率高的目的。

有时候一些节目的剧本能细化到什么程度呢。

比方说,人家节目编剧告诉你抽到的号码是多少号,跟谁一组pk,你是还“晋级”还是该“淘汰”,主持人大概会问哪些问题,你需要在什么时候说哪些金句引发共鸣等等。

有时候她看到很多网友在争论某个节目是否有剧本,觉得很有趣。

其实不需要争议,台本那个小本本上面一清二楚,就照着上面演就好了。

不然怎么每个节目组都有节目编剧这个职位呢。

当然了,区别就在于,有些嘉宾他不按套路出牌,你给我台本,我就不按照上面演,怎么滴,你咬我啊。

碰到这类嘉宾,节目组通常喜忧参半。

喜的是不用他们绞尽脑汁掉光头发想节目效果了,嘉宾随意怼一怼,素材就都有了。

忧的是,这不按台本来,我们节目组的人思路跟不上你嘉宾神经脉冲般快速跳跃的思维啊。

这不按台本来吧,就容易崩盘,按台本来,又容易被网友喷照本宣科没新意。

做媒体难,做一个娱乐综艺节目编剧就更难了。

曾经宁欢就见过她一个从事某电视台综艺节目的朋友,明明年纪不大,头发稀疏得都快要掉光了,还是个长得不错的女生。

天天趴在摄影机背后抓头发想梗造梗,最后段子梗没造出来,先把自己心肌梗塞送进icu了。

所以在听了那个朋友长达三四个小时关于这个职业背后的心酸炮轰后。

宁欢见到那些戴着口罩,手里时不时拿着板子写写画画的那些编剧们,心里只有同情。

所以,带墨镜口罩鸭舌帽,说的好听是不想出镜打扰到现实生活。

其实更有可能是遮程序猿小哥哥一般肿泡熊猫眼,毫无血色失血白的嘴唇以及长时间熬夜造成的皮肤暗淡枯黄和稀疏头发?

莫名感觉这个更接近真相。

天知道那些节目里做后期字幕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玩梗造梗有多么不容易。

所有放出来的喜剧效果中,超过一半都是精心编排的。

每一个抛梗接梗,哪个明星来抛哪个明星来接,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嘉宾最好给我照常演,我给你的梗你都给我用上去,要不然文案小姐姐就得继续熬夜加班想新梗去填充你的素材,最后自己心梗又进icu。

一路走好,勤劳的后期文案工作者们。

所以,她对拍节目没有向往,只有强烈的好奇。

毕竟自己很少做镜头的主角,这种感觉还是蛮新奇的。

有这么一位深谙行业精髓的好友的磨耳朵式教育,经常被耳提面命拉去教训的宁欢,对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那不说全会,起码了解得八八九九了。

甚至很多后期小姐姐的素材专用梗,她也知道。

真是饿极了蚊子都看着香。

看得多了,往往看到上句她就能知道下句。

有时候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还特意来回去索要特别花絮,在里面来回考古。

有时候找到一个两个答案,都能乐半天。

不过这样的日子在正式工作以后就不多了,天天都跟各种会议文件打交道,很少有闲暇去关注那些花边娱乐。

就算是看新闻,也都是先把国内国外的双语新闻先浏览一遍,找出当天新出现的词汇或者讨论热烈的事物,思考哪些词汇会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成为工作中的高频词。

然后进入日常的随机口语翻译练习,要么直接看着英文报纸翻译成中文,要么直接看着中文翻译成英文。

她们专业上这叫做视译,也就是给你一份材料,一边看,一边就能嘴巴说出来。

翻译无非就是那么几种,除了视译,还有笔译,听译等等,想当年为了学这些东西没少下功夫。

付出自然为她带来了回报,如果不是这样,在遇到穿越这种玄之又玄的事情时,一般人还真没法妥善解决。

其实她一直都不算是天才型选手,她对自己的定义是t字人才型,也就是博学多才,各方面都懂一点。

如今她只做到了后者,如同她的职业属性一样,“万金油”。

所谓“万金油职业”就是,啥都懂一点,但是啥都不精。

曾经有这位老前辈和她感慨过。

翻译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能把别人说的话给即时准确优美翻译出来,但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

把别人的话翻译得再美,也不是自己的意见。

如果想去一个能发表自己意见和地方,就不要从事这类工作。

以前的宁欢只想着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生活,发不发表意见都无所谓,现在却觉得自己的想法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她喜欢随时随时能表达自己意愿的自由,也很享受当一个发号施令的高级人物所拥有的权力。

当然,更多的是,做她自己。

从跟随别人行走的轨道中撤回来,慢慢形成自己的轨道,走出自己的线条。

事实证明,时间确实会让人成长。

从愚昧无知变得玲珑通透,想法越来越成熟,而不是仅限于一方狭小天地。

就比如,曾经步履匆忙的她觉得,有同声传译这样一份还算高大上的工作很好,体面又轻松。

但真实工作会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

没有什么工作是没有压力的。

同传的职业,也在面临着时代的威胁。

加上后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和应用让人工翻译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从事这职业发展的区间和使用范围也呈现可见式的收缩。

其实从很早起她就意识到了这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